一、【资料背景】
三岁以下幼儿保育工作是幼儿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婴幼儿护理服务发展,要求在“幼儿教育”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针对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出现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护理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19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从“幼有所育”等方面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4月7日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护理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15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11月4日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护理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5号)。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意见》精神,扎实做好乌鲁木齐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市卫健委按照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安排专人起草《乌鲁木齐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为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起好步、开好头,打造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解读分析】
《实施意见》主要任务:首先,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婴幼儿护理服务体系。1.加强城乡婴幼儿社区护理服务设施建设。各地区(县)要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标准、规范,新建、扩建、改建一批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和设施。切实做好已经纳入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的新、扩、改项目的落实工作。2.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护理服务。充分利用幼儿园专业资源集聚优势,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通过公营和私营部门、民间团体及其他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在工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等就业人口密集地区设立非营利性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3.鼓励对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护理服务的支助。各种类型的婴儿护理服务机构应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提供全日、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婴儿护理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多层次的婴儿护理服务,婴儿护理服务的开展应符合国家《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托育机构管理规定》。
第二,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婴幼儿护理服务管理体系。1.注册登记规范化。幼儿园举办者应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办非赢利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的申请,应于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在业务范围中注明婴幼儿护理服务。开办营利性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的申请,应在所在地的区(县)以上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并在经营范围中注明婴幼儿护理服务。2.实行备案管理。各地(县)要认真做好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工作,督促其按照国家《托育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和《托育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提交相应的资质证明材料。3.明确管理责任。各区(县)政府要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负主要责任,按照法定职责,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责任追究等制度,整合区域内执法力量,联合市场监督、消防、公安、卫生、教育、人力资源、民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督促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履行安全责任,防止安全事故发生。4.加强动态管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的服务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将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五、加强质量评价。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联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的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三,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婴幼儿护理服务保障体系。1.制定并实施发展婴幼儿护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各区(县)政府也要把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的建设纳入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建立起来。根据国家、自治区、市关于促进婴幼儿护理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认真梳理本地区社会力量进入婴幼儿护理服务领域的堵点和难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2.建立婴幼儿护理机构土地使用优先保障机制。区(县)政府应将需要独立占地的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及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予以优先保障,并在用地指标分配上,对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及设施建设用地给予适当倾斜。我们鼓励使用低效率的或闲置的土地建造婴幼儿护理服务设施。3.加强婴幼儿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对婴幼儿护理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通过在教育、卫生和其他机构返聘有经验的退休人员等措施,充实婴幼儿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强化婴幼儿护理服务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护理相关专业,合理确定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安全护理等知识和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实践能力。4.加强支助家庭婴幼儿护理服务的指导。充分实施产假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积极措施,为照顾婴儿创造有利条件。支助未生育子女的父母返回工作岗位,并向他们提供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同时办理就业创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