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背景】
园区(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特色工业园区等)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的重要窗口。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贵州省2010年工业强省主战略实施以来,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规划不科学,功能定位不明确,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省府对此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制定实施促进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的指导意见”。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解读分析】
贯彻落实意见明确了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六项任务:第一,科学规划,明确职能定位。重点围绕新时期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提出要坚持规划引领,从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入手,保障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功能集中,促进开发区以工业开发为主,突出生产功能。二是提出要坚持工业集中发展区,明确要求新办工业企业集中发展区,严格控制开发区外新增工业用地,有序引导存量工业企业入园,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集聚效应。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开发区,规范有序地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合格开发区的调整和扩大,支持不同类型开发区结合实际进行转型升级。
第二,合理有序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突出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促进开发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优化完善公共设施的配套服务功能,引导开发区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提高承载能力,优化配套服务,促进产城互动发展。该指导意见提出,要以适度超前为原则,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防止过度超前、过度投资和过度负债。积极推进开发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站、光纤、宽带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开发区建设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开发区对外交通联系,支持开发区配套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开发区积极建立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试验检测、成果中试、企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目前,贵州省开发区存在着产业集聚化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该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培育产业链。落实开发区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制定发布首位产业指导目录,加大政策、资金、土地等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高、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建立开发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以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为重点,编制产业链图,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第四,围绕项目带动,强化招商引资。《指导意见》从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范招商引资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等方面,对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招商引资,必须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建立健全地方党委、政府和开发区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高度重视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形成一个规划、一个签约、一个开工、一个竣工、一个投产的项目建设格局;要结合自身的承载力和财力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政策,防止不计成本、一哄而起,一哄而上,避免开发区间恶性竞争。与此同时,要守合同、重信用,认真履行招商引资协议或合同,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在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机制,加强后续服务、跟踪问效和督查考核,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履约率、入园率、开工率和到位率。
第五,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标准厂房的利用率。贵州省开发区土地总体集约利用水平仍有较大提高空间,部分开发区存在土地、标准厂房等资源闲置现象。为此,《指导意见》从集约利用土地、管好标准厂房、充分发挥资源效益三个方面,提出了开发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要求。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要坚持“亩产论英雄”,分类制定投入产出标准,突出亩均税收、亩均工业产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考核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效率;对标准厂房,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规划,有序建设,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与此同时,全面深入地开展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的清理工作,有效地盘活闲置资产;在充分发挥资源效益方面,通过科学运作土地和标准厂房,做实有效资产,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增强投融资能力,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滚动发展。充分利用标准厂房地下空间,提高厂房的综合效益。
第六,强化要素保障,打造"放管服"示范窗口;多年来,贵州省各类开发区已成为投资环境建设的典范,带动了贵州省投资环境的改善,但在法制、经济、商贸环境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该指南从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服务保障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放管服"示范窗口的要求。坚持以项目为导向,强化要素保障,满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需要;坚持把开发区的“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升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政务服务水平,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