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坚持自主可控 确保安全稳定

华图教育 2021-02-23 18:01

一、【背景材料】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包括“提升产业基础,明显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综合部署,要求“坚持自控、安全、高效,做好供应链按行业的战略设计和精细化政策,促进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1年中国要做好的重点工作,并呼吁“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解读分析】

重点是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解决不稳定、薄弱、不安全问题,是一项综合任务,需要优先考虑和突出。其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无疑是当务之急。可自我控制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指在面临外部(主要是国外)产品、零部件和技术(可能是疫情、地震或贸易摩擦造成的)供应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依靠国内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需求。但是,如果重要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不能独立控制,一旦被发达国家“卡在脖子上”,就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窒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应更多关注对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的重点行业。国民经济中的行业种类繁多,对国民经济安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各种产业链中供应链约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也不同。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那些一旦受到限制就会影响国民经济安全运行的核心和重点行业。把产业范围一概而论,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另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独立控制强调“能力”,在外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依靠国内力量保证经济的基本运行,所以独立控制并不意味着全部本地化。以集成电路为例,很有可能在技术突破达到自主可控后,中国也会进出口部分零部件,也就是说自主可控与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并不矛盾。

依靠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中国在大多数行业的中低端环节都有很强的生产能力,目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端环节。产业链中高端产品的发展规律与低端产品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低端产品技术成熟,主要竞争点是成本和价格,而高端产品往往对价格不敏感,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上。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途径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特别是开发高端产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正符合这一要求。要依靠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

一方面,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可以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提供重要的市场需求空间。很多高端技术和产品在刚开发的时候就需要实际应用的机会,这样才能迭代升级。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使生产、流通、流通和消费更加依赖国内市场,意味着关键需求可以通过国内供给来满足,这无疑可以为高端技术和关键产品提供市场需求空间。产业链中的大企业也要增强后援意识,释放一些需求,采购和使用国产零部件和原材料,给国产产品申请和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流通的相互促进,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地对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也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关键产品和高端技术的市场空间往往有限。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不可能实现所有产品的自主生产。这既不必要,也不经济。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引导关键产品的国际供应进一步分散和多样化,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还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模式的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应该是构建新发展模式的重要目标之一。否则,一旦国内产业链因重大突发事件中断,国内和国际流通都可能受到严重冲击。只有有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确保安全稳定,才能更好地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更多推荐

【体制杂谈】体制内这十个部门千万不要去!

2024-01-02 15:12

远在天边的遴选和近在咫尺的提拔,到底该选哪一个

2023-11-15 17:53

【遴选备考】在全市计生协改革工作座谈会山的讲话

2021-01-31 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