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为反浪费提供法治保障

华图教育 2021-01-10 14:04

一、【背景材料】

日前,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法律的手段制止饮食浪费是一项重要的步骤。在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制止餐饮浪费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有效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餐饮浪费。通过制定打击食品浪费的法律法规,将近年来实践中取得成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建立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长效机制。目前,法律草案初稿,还处于审议阶段,但是有关报道甫一发表,就引起了舆论的热烈讨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依法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解读分析】

以法治引领节粮新风尚,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根据该法律草案公布的内容,对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主动向消费者发出预防食品浪费的提示,提醒他们不要诱使和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对于消费者,如果造成明显浪费,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对于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传量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物的节目或音视频信息,应当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甚至处以罚款。因此,不难看出,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应坚持适度、适度和适度的原则,以减少餐桌上的浪费。

"谁知盘中有饭,粒粒都是苦的。"根据2018年公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品浪费报告》,中国城市餐饮业人均食品消耗量为每顿93克,浪费率为11.7%。从现实生活场景来看,宴请点菜时为了面子,只管“多多益善”,忽略了还剩多少;网络直播时为了博得眼球,“大胃王”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助长了各种浪费之风,这些行为都应坚决纠治。在法律上制止食品浪费,就是促使食品消费回到理性消费的正途;在法律上制止食品浪费,就是给大肆浪费的行为套上“金箍”。长期来看,法治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节俭的品质,塑造朴素的美德。

良好风气的形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规范法律,激励制度,更需要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全社会树立了一面旗帜,狠刹奢侈浪费之风。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严格公务用餐管理,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反对食物浪费法》草案规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用餐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务用餐的管理;推行公务用餐标准化,科学合理地安排就餐人数和就餐形式。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做表率,认真执行各项制度,为促进全社会节约粮食和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将反映中华民族勤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树立起饮食消费的基本行为规范,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时期社会风尚。借此立法的契机,引导全社会共同构建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必将使我国的粮食安全更加可靠,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可持续。

更多推荐

公务员遴选考试中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面试有哪些区别?

2024-03-11 15:01

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_地方遴选政策理论

2023-02-18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