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就在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向全党和全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其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必须抓紧抓实。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解读分析】
富裕不富裕,关键看老乡。“三农”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脱贫质量如何,小康成色如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的优势,出台了一系列开创性、独具特色的重大举措,组织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惠及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八年持续奋斗,圆满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是一次新的飞跃。当前,我国正处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新冠病疫情加剧世界动荡不定的变革关头,做好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意义深远,全党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艰巨、最繁重、最深厚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仍然是最广大、最广大、最广大的农村。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农为邦本,固邦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认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农业基础仍然不牢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很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在世界百年未变的大变局中,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根基,是应对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是好的,是主动的,是积极的。建立新的发展格局,是我们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也是我们适应国内发展阶段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农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空间。要从两个大局出发,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孕育先机,在变局中打开新局面,真抓实干,在新的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使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五、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年。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办好自己的事情上,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