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年底往往是基层事务最忙的时候。但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平均时间不重视学习和培训,在年底进行突击,以满足既定的培训时长要求。基层干部不仅要参加培训,还要做好本职工作,既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又增加了工作强度。改变了口味的学习和训练值得警惕。
二、【解读分析】
从客观上说,培训是干部开拓思路、提高本领的有效途径。有的地方把培训工作做得很好,对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每年各单位都会对培训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学习培训安排合理,也都能达到要求。但是,有些地方平时不重视,年终搞突击,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些地方把参与学习培训作为考核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的依据,甚至把参加学习培训与晋升职称挂钩,使基层干部不得不参加;有些地方设立各种考试、名次,使基层干部疲于奔命……种种,不仅偏离了培训的初衷,更成了基层的新负担。
草根训练为何变味?起源于形式主义。为应对考核任务和指标而进行的突击培训,不考虑基层工作实际和干部承受能力,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除突袭训练的问题外,训练的形式主义还表现在训练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训练方法“新瓶老酒”,不走心,难入脑,考核环节“做表面文章”。只要资料是足够的,至于起多大的作用,看起来就不在考虑之列。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作风建设是永远的,反对形式主义是永远的,不能停步。唯有彻底清除旧的形式主义,坚决防止新的形式主义,才能使学习培训真正成为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成长进步的“助推器”。
更有甚者,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其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感缺失,以大张旗鼓的形式代替实实在在的落实,以光鲜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有的基层干部反映,只有“大刀阔斧”地开展学习培训,一些领导才有政绩。所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的关键在于“求真务实”四个字。培训主管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责任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基层干部能力建设的需要出发,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科学确定培训方式。监督检查还应注重实效,对年底突击搞培训、落实培训要求不力、搞形式主义花拳绣腿的,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查到底。
事实上,很多地方在开展培训时,都是围绕着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核心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热点问题安排专家讲课,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高质量的竞赛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培训积极性。合理优化培训活动,丰富培训载体,创新培训形式,激发基层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消除培训形式主义、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训练就是为工作服务,就是为学习而学习,只有把训练与基层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才能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