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指明方向

华图教育 2021-01-03 13:32

一、【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城镇化。根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城市化率达到30%左右时,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达到60%左右时,很可能进入平稳发展的中后期。中国城市化率从90年代初的26%左右上升到目前常住人口的60%,年均增长1.24个百分点,是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二、【解读分析】

随着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变化,我国城市化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不断调整。在城镇化加速阶段,我国数以万计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转向城镇,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产业,释放潜在人口红利,在解决农村人口就业和收入问题的同时,有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规模的增长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城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也是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战略选择。但随着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大规模农村搬迁人口无法高质量地融入城市,农业搬迁人口的生活保障和权益保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无序扩张、国土空间开发混乱、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城市化质量不足,基础不稳定。因此,在考虑发展效率的同时,重视城市化质量,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城市化,成为十四五时期完善新城市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早在2014年,国家就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贯彻落实以人类城镇化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强调有序推进农转非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等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该计划经过几次试点的实施,在全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和问题认识的深化,党中央在城市化领域陆续推出三项一亿人战略,推进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培育和发展现代化城市圈,加快县城镇化补充板的强弱工作等。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框架不断成型,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进程不断推进,取得重大进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十四五时期是重要时期。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城镇化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福利,着眼于提高居住、生活和工作在城镇的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促进城镇化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建议》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科学实施,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施,还需要各个部门和地区进一步努力。首先,满足人民的愿望是必要的。任何战略措施,由于具体条件和实施方法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避免计划实施中出现问题。最根本的是满足人民的意愿。其次,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准确地理解中央的规划建议,根据当地具体问题具体实施。第三,在中央规划建议的指导下,勇于创新探索,不断增强城镇化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021-01-2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