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目前,文化产业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并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新业态蓬勃发展,为行业优质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优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崛起,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击疫情中形成的新商业模式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9.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7%。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字文化产品具有网络传播和个性化消费的特点,符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支付习惯的培养,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数字水平低、供给结构质量有待优化、新业态培育不够、在线消费仍有待培育和巩固、数字治理能力不足等。
在这种形势下,《意见》的颁布明确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主要任务,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具有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的新业态,促进产业升级和升级,增强新的发展势头;有利于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引领消费潮流,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满足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利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文化消费,打造满足青少年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解读分析】
《意见》的主要以下七个特点:
第一,突出对“十四五”时期数字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意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力,推进产业链创新和应用,充分体现“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并从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产业生态、促进消费、企业发展和集群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到2025年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了文化旅游部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期管理,调动业界力量,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第二,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要突出方向和内容的核心地位。数字化文化产业数量多,传播快,影响大,《意见》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握数字文化的内容属性,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为先,用优秀数字文化产品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
第三,突出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场景等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为专题,部署因特网、超高清、VR/AR、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明确了培育和发展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的具体路径,体现了对产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引导和激发产业创新潜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增强发展新动能。
第四,突出培育和发展传染病防治新业态新模式。新冠型肺炎暴发期间,文化旅游部“抓线上”,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而上,以丰富的优质线上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对疫情中形成的“云演艺”、“云展览”、“云旅游”等新型业态,展现了强大的成长潜力和活力,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意见》以正确认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导向,引导推动疾病暴发引发的新业态健康发展,在危机中孕育机遇,于危机中开辟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突出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该意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兴文,推进数字经济模式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把“融合发展,开放共享”作为基本原则之一,从加强数字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数字文化向旅游领域的拓展,支持文化场馆、景区景点开发数字化产品等方面入手,以数字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拓展数字文化在旅游领域的新阵地,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的融合。
第六,注重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局的融合。数字化文化产业是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把数字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作为重要内容,引导数字文化产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推动产业集聚,实现溢出效应。
第七,突出引导青年文化消费。未成年人是数字文化产业重要的消费群体。把数字文化消费作为新消费的先导,用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产品引领青年文化消费,引导创作满足年轻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增强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