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书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华图教育 2020-11-18 19:58

一、【背景材料】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证,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协调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公正和良好生态,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适应党和国家发展要求,完善立法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按照宪法治国,与时俱进,修改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全面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坚定不移推进法治改革,依法纠正一批重大虚假和错误案件,坚持把遵纪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推进依法治国。团队建设,发展壮大法律服务团队;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推进国家监督体制改革,依法惩治腐败犯罪,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和部署下,全面依法治国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谱写了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的壮丽篇章。

二、【解读分析】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在实现“两百年”目标的历史关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依靠法治,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推进全面法治的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施工图,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把全面法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成立全面依法治国中央委员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现党的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善于使党的思想成为人民的意志

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通过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实施依法治国的全过程。编纂民法典,制定慈善法和反家庭暴力法,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到公平正义”;用法治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依法平等保护各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实现“法治是最好的商业环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行政权力,确保“权力被锁进制度的牢笼”...一批保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人民法治观念有效增强,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法治昌盛,法治强大。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到2035年“基本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为推进中国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法治在夯实基础、稳定预期、造福长远方面的保障作用,以此为契机,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世纪的目标迈进。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

2019-2023中央遴选招录情况

2023-10-04 19:27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