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越是面临挑战,就越应该遵循历史逻辑,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期待,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解读分析】
开放是现代中国的鲜明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引进到走出,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受疫情影响仍在加快开放的步伐,中国坚持打开国门建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变,不仅发展了自己,还给世界带来了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放促进改革,促进发展,是中国发展取得新成果的重要法宝。实践证明,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根据现实和长期发展需要的战略选择,实际行动推进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目前,世界经历了百年未有的巨大变化,新冠肺炎的流行加快了这个巨大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国际结构深入调整,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回顾,但世界决不会回到相互关闭、相互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仍然是人心的方向。今天的时代,关门建设的想法,拒绝千里之外的做法,只有我尊敬,赢家吃的企图,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世界经济是海洋,世界海洋是相通的,谁都想阻碍世界海洋的相通,只有自己的力量幻想!我们千万不要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挡,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坚定不移地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开放式世界经济的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从现在到本世纪的中叶,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30年,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临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局势,精准把握全球大势,全面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结构。以国内的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关门关闭运行,而是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更好地赢得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导。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执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高效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世界中吸收发展动力
上海是光荣的城市,是目睹奇迹的地方。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着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生动的现实证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在新时代中国发展壮大的征程中,浦东一定能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放先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领导者,表现四个自信的实践例子,上海一定能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新奇迹,表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