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把实施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的发展思路。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必须把国内供需匹配作为出发点,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顺畅。在供给方面,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高质量的国内供给体系,实现供给侧高质量匹配,对于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二、【解读分析】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国内大循环优质供给水平。就产业发展而言,高技术、新型产业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水平,这是制约国内大循环形成的重要问题。抓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培育新业态发展,推动产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营销、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延伸,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实现产业升级。提高满足国内需求水平的能力,不断创造新需求,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供给侧动力。当前,要重点培育和壮大“高精尖”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以及文化创意、医疗保健、研发、设计、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其迅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端、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现代产业高质量供给。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激发国内大循环高质量供给。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数字经济相关行业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更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更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从供给端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发展动能。目前,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支持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引导传统商业和流通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数字出版、数字阅读等新业态,不断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积极推进AI、VR、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手游、直播、网购等新业态中的应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建设一批覆盖全国全行业的权威数据库,推动大数据应用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数据、应用和基础设施服务。
推进体制改革,优化国内大循环优质供给环境。国内大循环的供给主体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公平优化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发挥各类企业的优势,为大循环注入动能。目前,应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入股和债转股等多种形式,引进优势互补、能够提供战略支持的非国有资本,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活力。实施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扩大外资准入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贯彻“中性竞争”原则,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为创新创业企业的开办和成长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高效的服务,建立适应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需要的快速反应机制。
促进外向型经济和内向型经济的良性互动。出口-内销转换是在新冠脉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外贸企业短期生存与长远发展的一项措施。满足国外高技术标准要求的外销产品内销化,将扩大国内大循环优质产品的供应数量和品种,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目前,出口转内销企业遇到的渠道、税收、结算等瓶颈问题,必须切实解决。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齐心协力,协调好电商、卖场等销售渠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现场直播带货、网红营销等新的销售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平台进场费的降低和各类交易成本的降低。鼓励有条件的国内品牌企业向外贸企业扩大采购规模,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增强国内大循环高质量供给活力。中小型企业以其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和高度的市场适应性,增强了国内大循环的发展活力。但融资问题始终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要重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打破信息孤岛,准确把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自身融资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从供应链融资的角度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创新中小企业境外资产、应收账款、出口退税、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从初创期、萌芽期、培育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大力培育政府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科技金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专项贷款,有针对性地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企业。促进科创板块健康稳定发展,为创新中小企业提供可持续、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
总而言之,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有利于形成内需拉动、企业发展、产业链升级的良性发展格局,有利于形成供需双方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有利于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富效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市场需求,加上深层次开放的叠加效应,将直接推动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