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热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人民网 2024-03-21 14:52

核心阅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使之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总*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社会积极响应,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到行动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提出:“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自觉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总*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是对党长期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

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人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倡导勤俭节约,不贪图安逸享受,在勤俭节约中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厉行节约,号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在西柏坡,我们党对可能侵蚀自身肌体的各种腐化思想保持高度警惕,提出“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进入新时代,***总*记高度重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等等。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挥洒辛勤汗水、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伟大成就,铸就了今日中国的蓬勃生机。

赢得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需要。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发展起来了,但我们面对的矛盾和风险不是少了,而是增多了;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了,而是更为艰巨复杂了。越是发展,越要奋斗。过去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苦奋斗取得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仍要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来创造。肩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使命,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主动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时代,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3.9万元以上。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表现,而奢侈浮夸则是社会风气败坏的征兆。当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节约理念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践行,文明风尚浸润人心、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让全体人民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增强问题意识,抓住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同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这些法律和政策文件共同构成了我国节约粮食工作的基础制度框架。同时要看到,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一些地方和环节的浪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主观上,一些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从消费群体来看,存在浪费现象的原因有的是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作祟,以奢为荣、追求享乐,讲排场、好面子。比如,认为点餐宁多勿少、饭菜有剩余是热情的表现;宴请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剩菜剩饭不好意思打包带走;等等。有的是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节俭与否纯属个人行为,自身经济状况允许就可以不考虑节约,没有认识到浪费的危害性。有的青少年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难以有切身感受。从供给方来看,有的餐饮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觉得顾客点得越多越好,没有提醒顾客按需适量点餐。此外,在一些公共场所耗费公共资源时,一些人缺乏节约观念。例如,有的大型建筑内过度使用空调或加热系统,导致能源浪费。

客观上,厉行节约的技术和制度等还不完备。粮食在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例如,由于过度加工较为严重,水稻在加工环节损耗较多。《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从这个意义上讲,节约就是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也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厉行节约的制度执行上还有待强化。例如,反食品浪费法明确了餐饮服务经营者的责任,如“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等,并针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不同情形明确了处理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导致震慑和警示作用不明显。

坚持久久为功,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总书记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生活越来越好,但节俭的好习惯不能丢。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倡导俭朴、力戒奢靡,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付诸实践、见于行动。

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风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推动全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性变化。朴素节俭、清朗清廉之风弥足珍贵,必须保持下去、发扬光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争做勤俭节约的标杆,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促进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加强多方共治,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合力。从宏观视角看,解决粮食浪费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一系列制度和法规的完善,离不开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更离不开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要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机制,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遏制消费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加大对科学种粮、储粮、运输、加工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制定节粮减损的针对性举措,既要加强生产源头管控,也要做好储运环节减损,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饮浪费,综合施策、配套衔接,做到“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餐饮服务企业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优化餐品供给结构、优化餐品信息展示、强化全流程消费提醒等方面,提示消费者按需点餐、理性消费,推动建立防范食品浪费的长效机制,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崇尚节俭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将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引导人们强化价值观建设和消费观养成,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家庭生活方式。做好宣传引导,让更多人深化对粮情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爱粮节粮意识。可以结合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时点,组织开展爱粮节粮先进单位和示范家庭创建活动,对肆意浪费粮食的人和事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感染力。比如,学校以开展劳动教育为契机,组织学生体验农事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粮食来之不易,培养节俭意识和节约习惯。发挥家长在生活中的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良好美德,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责任和修养。

(来源于人民网;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扫码联系华图遴选老师,获取各地遴选考试备考资料,考情分析,笔试面试题!

相关产品推荐:2024各省市遴选公务员面试先锋定金班

更多推荐

体制内眼前就有提拔机会,还要参加遴选吗?

2024-02-20 10:15

远在天边的遴选和近在咫尺的提拔,到底该选哪一个

2023-11-15 17:53

公务员遴选上岸后有什么好处?

2023-04-12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