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月10日在线上启动。为保障粮食供给,必须端牢“中国饭碗”。
端牢“中国饭碗”,须增强粮食忧患意识。据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年粮食产量能够实现1.3万亿斤以上目标。这告诉我们,我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九连丰”已成定局。但必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以约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22%的人口。同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对粮食生产影响巨大,每一个丰收年都来之不易。从世界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9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现在正面临至少与十多年前一样严重的粮食危机,全球有20亿人的粮食安全将得不到保障。仓廪实,天下安。所以,必须广积粮、饱不忘饥,对粮食安全有所忧患,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忘乎所以、发生问题,甚至让人“卡脖子”。
端牢“中国饭碗”,须增强农业科技意识。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我国粮食生产能够实现“十九连丰”,科技创新是保证。而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要发展农业科技,关键也在做强农业“芯片”。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近来,农业农村部接连印发了《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种业振兴行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制度》,协调机制由农业农村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未来将合力破除种业发展中障碍,形成合力推进种业振兴,根本就是要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确保“中国饭碗”能够更多装上“中国粮食”。
端牢“中国饭碗”,须增强节粮减损意识。事实上,节粮减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食物浪费相当于3000万人的口粮,如果将这些食物节省下来,这对我国粮食安全就是一个很大贡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必须让人人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力推行“光盘行动”,要以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周为契机,广泛开展粮食安全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进机关等主题活动,加强节粮减损教育,努力营造爱粮节粮的社会氛围,让人人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自觉节约每一粒粮食。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粮食关乎国计民生,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端牢“中国饭碗”,归根结底,就是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全民对国家粮食生产的认识,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