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三夏”大忙时节,放眼华夏大地,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蓬勃生机令人欣喜。南方的农民正在稻田里埋头栽插、管护水稻,北方的农民正在驾驭智能现代化设备赶收夏粮。根据刚刚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今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总产量将超过去年,预计将达到1.38万亿斤。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消费量大、人均耕地少,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人的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提升粮食产能,优化种植结构,坚决守住大国粮仓,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
守住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必须坚守耕地红线。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制度,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始终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保住明天的饭碗。如果没有耕地,没有不断优化的耕地资源做支撑,“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自然无从谈起。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
守住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必须攥紧中国种子。“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也是一切农作物产业链的起点。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必须推进种业全面振兴。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条对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做出具体部署。这表明,小种子,大战略。只有从培育种子入手,加强良种技术攻关,稳住制育供种基本盘,让每一寸土地都种上良种,才能用“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守住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常态化疫情防控,让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抓好粮食生产,重中之重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农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收获机、智能结算系统被广泛使用,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助力粮食增产的态势明显。只要持续推进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中国人就能用沉稳有力的双手托起中国饭碗,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稳当当地写实在广袤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