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图遴选背景材料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尤其是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更是发展迅速。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华图遴选考题
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现象依然存在。你觉得该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
三、华图遴选参考解析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不仅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支撑。面向未来,必须选准走好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一是高度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制造业的核心地位,推动生产要素向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聚集。在国家层面,构建以基础科技研发为主线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制度,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尽快在软件开发、工业母机、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建立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有序衔接和高效运转的国家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支撑体系。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和人才体制,支持各地的工业园、孵化器和加速器创新发展,打造“技术—工厂—市场”的科技转换机制。充分挖掘高校的科研潜力,在全国高等院校较为集中、交通优势明显、工业制造业基础较好、与国际消费市场联系密切的地区,打造几个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行业龙头和标杆企业,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集聚优势和行业龙头标杆企业的乘数效应,不断夯实我国实体经济的根基。
二是充分释放服务业的融合效应。既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基础地位,也不能忽视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融合拉动效应。要在保持三次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通过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发挥放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融合拉动效应。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三次产业之间的物理界限已经日益模糊,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农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日益普遍,而制造业和农业也通过与服务业的高效融合,提升了生产流通的效应,降低了生产、储存和物流成本,大大改善了整个生产端的生产效率,也带来更好的消费者体验。从而推动整个生产和供给曲线向更高水平的均衡移动,继而壮大实体经济。
三是抓住数字技术这一关键变量。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数字时代。在技术层面,数字技术已然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主导力量,借助于先进的算法和数字平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重构;在经济领域,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持续攀升,而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对全球既有经贸规则的冲击,已经引起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跟紧数字技术变革这一时代趋势,是我国实现快速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全球经贸规则变革的关键抓手。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攻克与数字技术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半导体芯片等技术难关,确保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同时也要保护算法和高度关注数字主权;另一方面,要鼓励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赋能,不断挖掘三次产业的发展效能。再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全球新一轮数字经贸规则的博弈动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一系列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构建更有利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规则体系。
四是更大力度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市场。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而实体经济正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这需要我们在扩大内需、畅通国内流通机制的基础上,更好融入全球市场,而这恰好就是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两翼。要通过继续深化对内改革,有效拉动内需,消除国内市场中不利于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的体制机制,从而赋予实体经济更多的内生动力。而更好的全球市场则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重要的要素和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跃升,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实际上也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适当扩大进口,发挥好超级市场对全球经济主体的吸引力,尤其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后疫情时代,我国巨大市场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其二是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这本身也是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
五是优化有利于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税金融人才政策的支持,壮大实体经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持续优化并动态调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应该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天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在当前我国的融资体系中,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依然是市场主体主要的融资来源。因此,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和关键都在银行。对此,需要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产品设计,参与市场竞争,建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监管原则,加大对脱实向虚和资金体内空转套利行为的查处力度,真正把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离不开财政政策,在当前环境下,尤其要保市场主体。比如,对于贡献了国民经济50%以上税收的民营企业来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最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本做支撑,要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优化人力资本行业的配置结构,引导人才流向实体经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