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群贤治则天下安。”由此可知,基层的良好治理关乎国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而在2021年,我们迎来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了保持这一胜利成果,防止返贫,并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要在乡村的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上做出改变。
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笔,描绘改变乡村的蓝图。党的十九大以来,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惠民政策,资金帮扶鼓励转变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同时“新农民”、“新乡贤”的涌现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师秋菊、邓俗伏等农民通过分享自身经验和技术,在政府资金帮扶下转变生产方式模式形成产业链,实现共同富裕。无独有偶,赵亚夫也牢记使命运用技术手段,开创“戴庄模式”,促进乡村发展………在当前乡村振战略的过程中,赵亚夫等能人以乡村产业为切入点,通过产业方式方法的转型,贯彻国家产业振兴的理念,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应该持续发挥乡贤作用,借助群众力量更好促进产业发展。
以转变文化服务方式为帛,记录改变乡村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乡村想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坚定文化自信。近年来我国为坚定农民文化自信,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做出过许多努力:在县乡一级建立农村书屋、丰富农村图书馆藏书、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建立“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等方式,改变了以前枯燥无味的文化普及方式,以兴趣爱好、实用与产业经营挂钩为抓手,引领居民村民移风易俗,丰富精神生活,使村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因此,要持续转变文化服务的方式,丰富农村的精神文明。
以转变生态保护方式为墨,渲染改变乡村的画卷。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本问题,而现在农村普遍存在农田污染、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施技术落后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源头上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好水源、耕地等资源。但这样还不够,要引导农民环保意识,在产业上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合理发展旅游业等环保产业,通过环境保护与农民切身利益挂钩的方式,转变生态保护方法,打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
唯有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才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唯有转变文化服务方式,才能营造书香农村氛围,坚定村民文化自信;唯有转变生态保护方式,才能引导农民环保意识,营造乡村宜居环境。一言以蔽之,要持续转变多种发展方式,实现五大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发展富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