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范文赏析】警惕“扫黑”在“最后一公里”放水

华图教育 2021-05-12 10:11

临近2020年岁末,已在全国开展近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迎来收官战。3年来,随着大批涉黑涉恶分子纷纷落网,各地社会治安和市场经营环境大为改善,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案例提醒我们,扫黑除恶越到最后阶段越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公里”还要谨防“放水”,否则扫黑除恶的成果将被腐败分子毁于一旦。

前车之鉴并不遥远:2002年,被判无期徒刑投监后,山西太原涉黑组织头目、绰号“小四毛”的任爱军竟然在监狱里享受起“帝王”待遇:不仅住单间、开小灶、用冰箱、玩电脑、用手机,甚至还有专门储存东西的仓库。蹲监狱成了“住宾馆”,看守人员成了“服务员”。

嗜赌成性的任爱军在狱中甚至还用电脑参与赌博,赌资上千万元。不仅如此,在狱中他还“想打谁打谁”,任爱军酒后无故殴打同监狱服刑人员王某,因为监狱处理不公,王某自焚,导致全身90面积烧伤。

斑斑劣迹的任爱军竟多次被记功、表扬,积分多到用不完,数次被提请减刑。不仅逢减必减,且每次都得顶格去减,某次立功减刑中,按照相关规定最多减3年,他竟然对有关部门违规给他作出的减刑2年6个月不满意,最终一次减刑3年。被判无期徒刑的他,实际服刑仅10年2个月就于2013年回归社会。任爱军出狱后立即重操旧业,涉黑涉恶,欺压、残害群众,在太原市形成重大影响,直到2018年才再次落入法网。

这不是孤例,近年来内蒙古“巴图孟和案”“王韵虹案”等“纸面服刑”案件也屡见报端。他们以“保外就医”等名义,逃避处罚,将已经判决生效的刑罚全部或绝大部分在“纸面”上完成。

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是,都发生在社会视线难以关注到的“高墙之内”。

多年来,公安部门侦办、法院审判的案件中,除正常的监督机制外,还面临受害者、原被告和社会的监督。而执行环节的监狱处在“高墙之内”,封闭独立,缺少社会和被害者的监督,一旦程序监督失灵,枉法现象将难以避免。

纵观“小四毛”案件始末,对任爱军违法减刑问题中,相关政法单位均不同程度存在弄虚作假、虚位监督、徇私舞弊等问题。

在任爱军减刑问题上,山西省监狱管理系统从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分管副局长、重要处室部门负责人,到监狱长、监区长、监狱管教民警,大量人员违纪违法,形成系统性腐败。他们在金钱女色诱惑和黑恶势力威慑面前,丧失了政治信念和立场,曲解法律、徇私枉法,为任爱军减刑创造条件。

这暴露出司法系统部分领域“圈子文化”“打招呼文化”盛行,为滥用职权提供土壤。以此前的山西省监狱管理系统为例,从省局领导到监区领导,多由系统内部产生,他们以老乡、同学等关系为纽带结成圈子,相互依托。在这些不良氛围的浸染下,本应起到审判监督作用的法院和检察院也层层放水,从院长、分管院长、法庭庭长到主审法官全部枉法裁定。

而一些监督的“内控程序”等却出现了制度漏洞。山西省监狱管理局为了便于监狱管理和改造危顽罪犯,2003年形成的对涉黑类罪犯集中轮换关押场所的不成文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却成为规避公示、违规减刑的手段。严重违反监规、充当牢头狱霸的任爱军,在前一个监狱获取弄虚作假得来的奖励积分和减刑证明材料,到下一个监狱操作减刑,反倒成了减少质疑、规避作假被发现风险的“高招”。

随着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步入后期,大批涉黑涉恶人员将被判刑投监,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避免“后扫黑阶段”公平正义在“高墙内”退步,保障扫黑效果,必须加强监狱等执行环节的监督管理。

“严打”“重判”绝不能“轻坐”,扫黑“最后一公里”更不能“放水”。必须完善“不能腐”的执法司法制度体系,杜绝减刑假释等环节出现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让阳光照耀“高墙”,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惩罚。

同时,有关部门对屡屡引发社会质疑的“纸面服刑”“保外不医”等非正常现象,应及时进行“体检”、调查,对发现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违法问题,一追到底,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遏制钻制度“空子”的违法乱纪行为。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文化

2024-03-22 14:53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

2023中央遴选备考,公文类文章写作技巧分享

2023-04-20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