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华图教育 2021-04-12 10:27

一、【背景材料】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后,我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途径。我们开放和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但同时赋予了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和新内涵。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二、【解读分析】

人口规模宏大的现代化。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宏伟的人口规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难题,现代化的任务非常困难。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问题尤为突出,社会就业和民生保障的压力十分巨大,宏大的人口规模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考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的人口规模意味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构思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推进整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型,使现代化惠及宏大人口规模的个人。

全民共富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宏大的人口规模中稳步推进。全民共富是社会主义的优越体现和本质要求。另一方面,富裕象征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经济建设的成果,是社会理想和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意味着全体成员不是少数人的集中占有,而是现代化的成果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当然是以物质的充足为基础和前提,但如果只实现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无法实现精神上的进步,则与现代文明的要求背道而驰。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可持续的整体现代化。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自然界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和来源,为人类生产和再生产实践提供物质前提,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是对自然的尊重、规律的适应和发展的质量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抛弃了传统工业化的野蛮和自利,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是新发展理念领导下的高品质、可持续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现代化。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源于中华文化追求和睦的优良传统,源于中国对当今全球化、多极化和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源于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的精准判断和对人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源于全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坚决反对颠覆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为世界和平努力,成功走上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才能体现大国的责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表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才能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为中国智慧做出贡献。

更多推荐

近三年山东省直机关遴选考题分析VS部分地市遴选考题分析

2024-03-12 17:01

【体制杂谈】体制内这十个部门千万不要去!

2024-01-02 15:12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021-01-2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