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华图教育 2021-04-09 09:59

一、【背景材料】

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浸润在中国共产党的所有理论探索活动和探索成果中。具体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与中国国情、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价值观体系和建设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二、【解读分析】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实现转变。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追求,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与旧思想观念的破裂,推进国家逐渐消失等,实现这一目标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古典作家对这种追求只是原则性的表现,没有详细说明这种价值理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重要方面之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为指导,以建设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为最高纲领。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终极价值目标的达成必须以完成具体的历史任务为前提,体现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只能体现在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领导和思想指导功能。因此,中国共产党根据近代以来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任务,结合中国传统价值观,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在中国的转变和具体表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高了中国劳动者阶级和劳动大众的阶级意识,在有利于很多劳动者阶级认知马克思主义、组织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民主、独立、自由的国家,激发了中国人民爱国的热情,在坚持抵抗侵略者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五爱认识新中国,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

中国共产党在不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与具体的奋斗目标、历史任务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原则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程度不同,语言表达也不同,但在思想内涵方面,一是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核心指向一贯,二是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确立人民家庭主导的社会制度,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民族、科学、大众新文化,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实践要求完成马克思主义价值原则的转变,有利于中国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和实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根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中指导包括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用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中坚持和表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基本原理和价值原则;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中面临时代要求,保持民族特色,回答现实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和建设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这种思想武器,就能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中掌握正确的方向。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等学为主要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围绕革命目标和军事斗争开展工作,保证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阶段,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主要以民主、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在改革开放阶段,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党的价值观建设的历史,党能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党的价值观建设顺利,党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受挫,党的价值观建设受挫。

更多推荐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公务员遴选文章写作80+必备四大类金句汇总

2024-02-29 14:57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