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首要任务。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2020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的重要一年。因此,省委、省政府将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即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是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动摇的具体体现,明确了福建省“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解读分析】
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农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要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转向农村振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是收入水平还不高,脱贫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扶上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确定的五年过渡期,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促进农村全面振兴,推进农村全面振兴。一是不断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充分利用“一键扶贫”网上申报系统,定期组织村干部走访调研,行业主管部门筛查预警,及时将有致贫风险的贫困不稳定家庭、边缘贫困家庭和重病重残易致贫家庭纳入监测范围,按户建立台账,实行单列管理,重点帮扶,多措并举,防止因贫返贫。切实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继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二是继续推进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
第二,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500万吨以上,其它重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必须切实担负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落实粮食绿色高效创建、支持产粮大县、种粮农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强化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五新"。提升特色现代农业的质量效益;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生猪产业,保持生猪存栏900万头以上。二是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和夏秋高山蔬菜,促进全年蔬菜均衡供应。推动茶叶产业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福建百香果、南方葡萄等特色果业,推进名优食用菌产业化,大力发展家禽、草食动物产业,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耕地保护的建设与管理。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农化”。新增高标准农田135万亩,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肥种植技术,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确保新增优质耕地用于粮食和其它重要农产品生产。
第三,强化种业创新。科技是农业稳定增产的根本途径,发展现代农业,种子是基础,没有良种,农业就难以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措施。进行农业种质资源的登记,确定一批保护单位,建立一批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推进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产业化开发。全面启动新一轮种业创新产业化项目。要创新育种攻关机制,支持特色新品种选育,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专用“两薯”、特色蔬菜、食用菌、水产、林木花卉等育种攻关和产业化开发。加强农业新品种的评价、展示、推广和市场监管体系。加速畜禽品种更新换代,力争福建省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第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省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融合发展,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提升。省委一号文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十一五"期间,以茶叶、果蔬、林竹、花卉苗木、畜禽、水产、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一体化,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短板,完善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加强农村物流业,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园的建设,积极创建以县(市、区)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把农村建设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取得明显成效,使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着重在四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完成,村庄分类布局明确。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一批“四好农村路”、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工程,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向村庄和农户延伸,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五年行动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地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建设示范,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构建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县乡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系统配套。
第六,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要充分利用改革这个法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稳定和持久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积极培育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强化联农带农作用,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步伐,促进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二是推进农地制度改革;对房地一体化宅基地的日常登记和颁证进行规范,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序推进。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回头看",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的各项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整合各类资金,扶持支柱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