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激发“三农”潜力要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华图教育 2021-03-24 11:17

一、【背景材料】

循环融合是城乡关系运动变化的历史趋势。城乡经济模式经常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调整,反而形成了生产力向更高水平上升的动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新的发展结构,潜力后劲在三农,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这是基于城乡发展规律,对优化城乡关系提出的新要求。从分割到依赖到循环,中国城乡经济关系不断向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构建新发展结构中发挥基本作用。

二、【解读分析】

城乡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过城乡经济循环,本质上建立城乡共生关系,实现两个异质空间的要素对流、产业耦合和供求适应。

第一,城乡要素对流。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优化配置,是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城乡经济健康循环的基础。城乡要素能否高效对流,不仅取决于要素流动渠道的畅通程度,还取决于要素价格市场的决定程度和收入能否合理分配。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拓宽城乡要素的市场配置范围,需要考虑不同要素的属性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尤其是农村土地等因素所承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与此同时,完善的要素市场功能极其重要。要形成完善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才能促进城乡要素配置,根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第二,城乡业耦合。城乡经济循环不仅是产品和要素的交换,也体现在产业转移和整合过程中共生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上,产业关联的顺畅是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方面。其中,产业转移是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途径,包括产业从高梯度地区转移到低梯度地区,也包括城乡转移。城市化带来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市场拥挤效应和要素成本上升,不依赖城市集聚效应的产业和产业链转移到农村。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改变了时空距离,加强了城乡空间关联效应,为城乡产业功能的转移和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第三,城乡供需匹配。畅通经济循环的本质是建立高效的对接机制和匹配结构,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动态平衡。城乡经济循环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城乡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价值在交换中得到实现,利益分配结构会因制度安排和技术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随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生产技术的变化,城乡商品交换不仅需要保持总量平衡,还需要结构匹配,这就需要提高城乡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通过现代流通提高供需匹配效率,从而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文化

2024-03-22 14:53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