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今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在中央经济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粮食生产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农业农村部在国务院同意后,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粮食生产目标的通知》《关于做好2021年粮食稳产增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到2021年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在预期水平。年末,将本年度的粮食生产情况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向国务院提交专题报告。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年度粮食生产目标,各地要抓紧细化,层层落实。在讲政治的高度上,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甘肃省委、省政府对甘肃省粮食生产十分重视。省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安排部署,2012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省级每年下达各市州年度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指标,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有效保障了甘肃省粮食稳定增产。与此同时,该方案还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责任,加强了部门协作,加大了政策支持,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
二、【解读分析】
与前几年相比,甘肃省及时出台的《2021年甘肃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主要变化如下:第一,次明确了粮食安全的党政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不能把粮食当作一般商品,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不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的责任在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饭碗要一齐端,责任一起担。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林铎书记、任振鹤代省长分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抓好粮食生产作出安排部署。省级农垦局与14个市州农垦局、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省农垦集团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解到各市县,确保不减产、不减产。加强粮食安甘肃省长责任制考核,积极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乡村振兴等目标考核,推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第二,着力解决好种田和种田两个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实施“藏粮于技”战略,首先要解决好种粮与耕地两大问题。在种子问题上,要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种籽是农业的芯片,是作物增产的关键。各地区应抓住《国家种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就甘肃省而言,力争把甘肃玉米制种基地的面积从目前的一百三十万亩扩大到一百六十万亩。按十四五计划的目标,将甘肃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使马铃薯原种生产能力提高到二十亿粒,使马铃薯原种生产面积达到一百万亩以上,产量达到一百五十万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今年要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力争改造升级玉米制种基地20万亩,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20万亩,瓜果花卉制种基地5万亩。应加强对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公益性的投入,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系统地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保种和开发利用。了解甘肃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及保种利用现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保种方案,加快保种场址规划和保护区建设,确保甘肃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
在耕地方面,各地应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第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打造粮食生产优势带,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优先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范围,支持以粮食生产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我们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综合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撂荒地复耕和复垦结合起来,通过整县推进,在河西沿黄灌区、引洮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中建设一批喷灌、滴灌、膜灌、水肥一体化和“三网融合”等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确保到2021年3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第二,加强对荒山的治理。综合利用撂荒地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有序推进。以治理撂荒为重点,以保护耕地资源、防止耕地“非粮化”为抓手,以稳定粮食面积为重点,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农经部门将积极配合自然资源等部门,尤其是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尽快对撂荒地进行清理。要做到一家一户进行调查,一块进行登记,并标明每块撂荒地的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台账,强化动态管理。具体而言,将积极利用国土卫星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动态监测和全面调查,掌握粮食种植、撂荒、造林等情况。将具备条件的撂荒地尽可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实施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提高设施的便捷性,同时与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相结合,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机装备支持,优先发展马铃薯等高效作物,形成规模种植基地。按立地条件,做到“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做到“应种尽种”。与此同时,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社会化托管服务,多措并举,治理撂荒地。省级农业、自然资源厅将组建联合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并将整修撂荒地纳入粮食安全考核。各级农业、农村、自然资源部门也要明确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并把重担压在县、乡政府身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及时组织开展撂荒地的复耕与复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