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面试热点】为新业态从业者撑起权益“保护伞”

华图教育 2021-03-18 13:10

一、【背景材料】

根据近期北京义联社会工作事务所发布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北京地区网约送货员职业伤害调查报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与特定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此,新兴行业从业人员中的灵活就业群体无法纳入现行强制工伤保险制度。当前,各平台企业主要通过意外伤害商业保险来应对职业伤害风险问题,这种商业保险的缴费主体是劳动者,但也存在覆盖面窄,理赔率低,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很难充分解决新型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

新业态从业人员不断出现,但现行的《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并未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新型从业人员在遭遇意外伤害后,如果想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就没有法律依据了”。同样因为这一点,法院在处理涉及新兴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时,只能退居第二位,选择适用法律效力较低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这样不但造成了适用法律的困难和统一执法的困难,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让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更难彰显效果。

当前,新业态从业人员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法律保障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许多地方都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着手解决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问题。例如,山东潍坊在2011年将灵活就业人员直接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浙江省在2018年出台了将超龄职工和技工学校学生纳入工伤保险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在去年12月也出台了允许超龄职工和实习生缴纳工伤保险的新规定。同时,司法也在一些案件中支持了新型从业人员要求工伤保险待遇的诉求。这一切有益的积极探索,为在国家层面上建立新型工伤保险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善治的前提是好的法律。针对新兴行业从业人员日益增多,急需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基本劳动权益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完善相关法律。唯有在法律上保护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效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模拟试题】

请结合材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答案解析】

第一,精炼核心话题回答。1.综合评价。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新业态不断涌现和发展。其中我们熟知的外卖小哥,网约司机,主播等,都是新兴行业从业人员。新型从业者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法治社会里,理所理当为他们撑起了一把“保护伞”。2.对新兴行业从业人员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是投保困难。许多地方社保经办机构规定,非本市户籍和未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新型灵活就业人员,不得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在本地参加社会保险。二是维权难。拖欠工资、工作时间长等劳动基本权利难以实现,又由于社会保险与劳资关系捆绑,导致其职业伤害无法通过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解决。3.对新兴行业从业人员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1)劳工权益保障不足。相对于传统行业,新兴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律制度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工伤保险待遇,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制度;(2)有大量从业人员。因特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灵活平台式就业模式不断发展,在共享经济领域就业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新业态,更难控制。4.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是分类规范新业态下的用工行为。探讨新业态下平台就业与传统就业的区别,创新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保障劳动者权益,释放平台经济活力,适应更大规模的就业需求。二是加快立法进程的步伐。在现有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建立更加科学的制度,如第三方参与评估等,以保障劳动者权益。

第二,发散思维作答。1.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对新型的业态并不陌生。众所周知的外卖小哥,网约司机,主播等,都是新兴行业的从业者。新型业态的发展,是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和消费者需求提升的必然结果。这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2.职工权益保障。劳工保护问题,当下仍需持续关注,如「外卖小哥」的社会保障仍需加强,又如环卫工人戴上只有手环,却成了「监视」。面临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维权制度,简化维权程序,其次更需要让劳动者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增强维权意识。3.法制是与时俱进的。为了保护新型从业人员的权益,许多地方已经通过立法来解决工伤保险待遇问题。社会是发展的,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法律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并不断更新,否则就会制约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有些新法已经做到了与时俱进,以民为本,不断贴近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人们对法律自以为独立的心理状态,使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更加清晰。

更多推荐

聚焦“一老一小” 解决民生问题_遴选笔试备考

2023-09-17 16:59

【青海遴选备考经验】青海省遴选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2021-02-09 11:13

【青海遴选备考经验】青海省遴选备考要注重掌握答题技巧

2020-11-26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