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持之以恒推动升级版“限塑令”落实

华图教育 2021-03-18 12:24

一、【解读分析】

一年多前,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控制的意见》,并于今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正式实施三个月以来,效果显著。我们看到很多超市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寻求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品,塑料生产企业的转型和替代品的研发不断加快。但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纸吸管等替代品不被消费者认可,有的商家改回塑料吸管,更多的小商家还是我行我塑。

二、【背景材料】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塑料垃圾的环境影响,也是较早发布塑料限制令的国家之一。早在2008年6月,中国就开始实施塑料限制令,通过价格杠杆提高塑料袋的成本,从而激发和培养公众环保意识,效果显而易见。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塑料袋的使用年均增长率已从2008年前的20%下降到目前的3%以内。从2008年到2016年,超市和商场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累计减少约140万吨,相当于减少近300万吨二氧化碳。塑料限制令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逐渐习惯了塑料袋付费制度,价格杠杆作用有限;替代产品推广应用存在不足;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等因素,都导致塑料袋消费迅速增加,给资源环境带来新的压力。

中国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天蓝色、地绿色、水净化、生态环境质量基本改善是其内涵。治理白色污染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色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强,限塑令的升级实施为相关工作增添了更多的信心。目前,各地各部门都在努力推进塑料限制令升级版的实施。例如,河南以数量众多、备受关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等为重点,分区域、品种、分阶段禁止;江西分阶段、分区域、分区域禁止塑料,提高公众知晓率;与塑料相关的主要行业协会发布联合倡议,全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响应,做好塑料限制工作。

但是,塑料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下去。一方面,要从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入手,从源头增加绿色供应,促进替代产品的应用;过程形成监管合力,严格阻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终端规范回收,形成更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大力推进旗帜鲜明,实施塑料限制令。另一方面,推进塑料限制要兼顾可行性,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活便利的平衡。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政府应采取行动,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企业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走绿色发展之路;公众应积极参与,实践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唯有如此,循序渐进,有序发展,才能更好地应对白色污染带来的挑战,促进建设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遴选大作文黄金框架及高分模版

2024-04-01 16:41

【遴选热点】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2024-03-25 16:40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2021-04-23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