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面试热点】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华图教育 2021-03-07 13:12

一、【背景材料】

教育是民生发展的重要议题,但回首过去,教育的悲剧却屡见不鲜。比如2018年曾引起全网关注的“20年后殴打教师事件”,事件起因于当年教师的暴力体罚;无独有偶,今年9月,某地一名小学生因老师体罚而死亡,其体罚方式包括“跪在讲台上,揪耳朵,打脑袋,打手等等”。这类悲剧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惩戒方式的粗鲁和简陋。所以在社会上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惩戒问题应如何界定,如何量化等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此,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对教育惩戒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厘清。例如教育惩戒方式,文件就明确规定了一般、较重、严重三个等级,形式从点名批评、课堂罚站到停课停学,都有涵盖。但教改禁忌也很明确,包括身体伤害、过罚、言语侮辱贬损等七种不良教育行为。

二、【模拟试题】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定(试行)》(简称《规定》),将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在这些规则中,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和实施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有些人对成文的教育处罚条例大加赞赏,但也有些人对学校的自由裁量权心存疑问。你觉得这怎么样?

三、【答案解析】

一、表达自己的看法。"人之无过,过而能改,善也。"教育性的惩罚,也就是教育性的惩罚,不以暴制暴,必须紧紧围绕纠错这个根本目的,不断精益求精、合理化。校方在自由裁量时,不能偏离文风,只有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真正起到成风化的教育效果。

二、分析“有人对成文的教育惩罚作出了肯定的规定”。1.该政策对教师惩戒作出了法律规定。本规则对惩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规定了明确的惩戒措施,使教师在行使惩戒权力时有了明确的依据,避免了教师以“尺度模糊”为由对学生滥施体罚,也使学生以合理的惩戒来获得良好的管教。2.政策揭示了教育惩戒的目的和目的。规则明确指出: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惩戒的首要属性是育人,而不是惩罚,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管理和评价权利的具体方式。3.教师和学生都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对学生来说,严格控制教育,可避免管教中的暴力、侮辱等因素,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多的伤害;对教师来说,教育管教规范要明了,因为没有明了,教师的管教行为就容易与学生和家长发生冲突,引起纠纷。所以,明确教育惩戒权的规则,是让师生双方都有底气。

三、分析“有些人对学校的自由裁量权心存疑问”。这一观点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避免学校裁量权不当造成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校章程》中给学校留出了一定的自主空间,即“学校章程中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这一自治空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把握适度惩戒的界限,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不会沦为变相体罚,这就要求把握好惩戒的界限和尺度。无痛无痒虽然没用,但也要尽量避免“过犹不及”。

四、提出建议。1.解读政策,体味民情。推广政策的过程也是调节各方关系的过程,如果传达到位,理解及时,必将有效消除教育惩戒带来的“不适感”。因此,这条规定即将试行,各地各学校也该形成解读的氛围,让师生和家长心服口服。2.配套补强,无缝对接。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教育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既然已经有了惩教细则,为了避免因准备不足或思想上的抵触而使《规则》落空,各地也应尽快做好准备,做到无缝衔接,使之完全落地推行。3.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教育惩戒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原则、措施、程序等,但具体落实还需要各地、各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健全教育惩戒的实施、监督和救济机制,使教师真正做到敢用、愿用、会用、慎用。4.做好监督和处罚工作。根据过去的经验,有些行为被教育纠正了,是因为部分教师的任意妄为。教育惩戒要真正落实,各学校要把教育惩戒“看得见、摸得着”,要建立围绕教育惩戒、学生家长投诉渠道等的监督机制。只要有强有力的监管,各种教改规范就不会悬空。

更多推荐

在乐东疫情防控动员会上的讲话_遴选笔试备考

2022-09-19 00:36

【海南遴选政策理论】海口市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2021-03-07 13:07

【海南遴选政策理论】海口市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解读

2021-03-06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