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脱贫攻坚成就彰显强大政治优势

华图教育 2021-02-23 17:55

一、【背景材料】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放在治国的突出位置。经过八年的不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的目标和任务。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帽,消除绝对贫困和地区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的世界奇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走向复兴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扶贫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二、【解读分析】

贫穷是困扰全人类的难题。即使在物质和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中。中国在摆脱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凸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逐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确保人民当家作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不能少。”正是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的有机统一,在扶贫道路上不要留下一个贫困家庭或贫困群众。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消除贫困的基础和手段。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消除贫困,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明显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抓住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活力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亿农民走出农村到城市工作,以更好地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同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保障水平的明显提高,大大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的进程。

调动各方积极性,专心做大事。脱贫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之所以能脱贫攻坚,是因为政府、社会、市场可以共同推进,构建特殊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中国之所以能够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的多主体社会扶贫体系,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民族棋局、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精力办大事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与贫困的艰苦斗争中,我们坚持全国象棋比赛,动员和团结所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领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力量、多种举措、相互支持的有机结合。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开展东西部扶贫合作和对口支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正是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形成强大的合力,持续高效地前进,创造人类扶贫史上的奇迹。

更多推荐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25 16:46

【体制杂谈】体制内这十个部门千万不要去!

2024-01-02 15:12

建设海洋强国,用好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_地方遴选政策理论

2022-10-09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