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

华图教育 2021-02-18 10:15

一、【背景材料】

习近平说,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有条件和潜力实现这一目标,但要将这些条件和潜力转化为真正的增长,我们必须做大量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发展模式。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来激发结构性红利,实现人均GDP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呼吁构建新的发展模式,2021年,要迈出第一步,看到新气象。

二、【解读分析】

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大方向、大目标、大思路,需要具体化,使之成为企业和市场主体认同的东西。

第一,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提高内需比重。中央政府“十四五”计划提出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主要考虑的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平衡的,但国内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从2007年到2018年,中国出口在最终用途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从2007年的28%下降到2018年的16%,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扩大内需战略的结果。考虑到未来国际贸易增速可能放缓,要想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就必须提高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使内需的增长能够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要继续扩大内需,即利用内需的增长来弥补出口增长下降造成的供需缺口,促进国内总需求和国内总供给逐步平衡。同时,在保持出口总额稳定增长的同时,也要增加进口,特别是消费品进口,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另外,以国内流通为主体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不是所有地区、各级行政区、行业、企业都要以内需为主体,但高外向度的地区、行业、企业根据实际不一定要形成以国内流通为主体的格局。

第二,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比重。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在总需求中的比重。2007年,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为29%,2018年上升到32%,上升3个百分点。但政府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0%上升到14%,投资需求从31%上升到37%。从消费结构来看,即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2007年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为73.3%,2018年下降到70.1%,而同期政府占总消费的比例从26.7%上升到29.9%。也就是说,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一直在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但主要是扩大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虽然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增加,但增速不及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因此,未来扩大内需的重点应该是扩大居民消费,使居民消费增长快于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当然,也要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相对降低投资在总需求中的比重,适度降低政府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

第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扩大居民消费,居民必须有收入。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看,劳动报酬作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在GDP中的比重从2007年的41%上升到2018年的52%。看似在迅速改善,但仔细分析发现,很多劳动报酬项目不属于当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用于消费。劳动报酬包括职工享受的公共医疗保健和医疗保健费用、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家庭调查显示,2013年以来,人均可支配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稳定在42%-43%之间,比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低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低是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例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这意味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

第四,加强科技自力更生,提高自主可控技术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迅速,但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来实现的,自主可控技术的贡献相对较小。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高度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包括广播电视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软件服务、医疗仪器设备、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计算机等。这些行业的进口依存度相当高,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断供”,对高科技行业的生产影响很大。因此,中央“十四五”计划提出,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力更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卡脖子”领域科技研发,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

更多推荐

加强前瞻性思考,赢得美好未来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27 15:45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遴选范文赏析】保护动物福利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0-12-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