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 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华图教育 2021-02-18 10:18

一、【背景材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叉点上,科学判断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地位,综合考虑“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落实新的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对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作出重大部署,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全会为“十四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人民生活描绘了蓝图。基于重大社会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制定了基本生活保障战略总体规划,为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生活保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合规性。要深入学习,了解,全面贯彻。

二、【解读分析】

改善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大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加强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工作,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每年,全国约有5000万弱势群体被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范围,约有1000万人获得临时救助。

做好基本生活保障是把握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观、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的应有之义。新的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了,从富到强,迎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基本生活保障关系到贫困人口的衣食住行。坚持底线思维,更好地应对复杂困难的局面,善于化危机为机遇,既是支持新发展阶段弱势群体、满足贫困人群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制度安排,也是基本支撑条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复兴,是新发展观的“根”和“魂”。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体现了新发展观的根本宗旨,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贫困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准确、全面落实新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构建新的发展模式,需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通过实施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有需要的人可以消费,更多的人可以消除后顾之忧,不仅有利于刺激消费和促进投资,也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扩大内需,从而为加快建设新的发展模式创造条件。

搞好基本生活保障,是促进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忧患意识、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将继续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繁荣。”在战胜贫困的过程中,一些贫困人口由于没有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能力,无法通过发展型扶贫摆脱贫困,因此需要纳入政策覆盖范围。全国共有1936万已办卡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或特困人员的救助和支持,实现脱贫。在全面推进农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这些人仍然需要基本生活救助,以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此外,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困群体需要得到救助保障的照顾和帮助,临时困难人员需要通过紧急救助度过难关。通过援助和救助,牢固确立民生底线,使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分、安全和可持续,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地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供全面的基本保障。

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实现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是客观需要。“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促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必须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本民生保障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新时期贫困人口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基本生活保障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做好基本民生保障,锚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势,有利于进一步协调资源保护,强化自下而上的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贫困人口,促进贫困人口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

更多推荐

加强前瞻性思考,赢得美好未来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27 15:45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遴选范文赏析】保护动物福利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0-12-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