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范文赏析】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华图教育 2021-02-16 17:52

法律和道德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结合起来,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范体系。法治重在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可稳定人们的预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重在自律,具有调节性、劝导性,滋润社会成员的心灵。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运行得好需要有内容完备、有效实施的法律。德治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优势和优良传统,德治发挥作用需要道德的教化与践行。在一些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对于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可以给予引导和惩戒。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法治和德治两手都要抓。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将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法律制度承载着相应的道德理念,彰显一定社会的道德追求。法律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将一些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再通过法律实施来体现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功能确保道德底线。在推进道德建设时,也可以借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对于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等,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助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实现良法善治,离不开道德作用的发挥。道德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为法律创制提供思想基础,为法律正当性提供评判标准,为法律实施提供道义支持。因此,道德教育要突出法治内涵,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认同和信仰法律,明是非、知荣辱,以道德伦理滋养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法律实施的文化氛围。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文化

2024-03-22 14:53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