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构建现代产业网链和供应链网络

华图教育 2021-01-31 00:22

一、【背景材料】

促进制造业从产业链到现代产业网链的升级,是支持新的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而依靠专业分工和交叉配套建立的产业网链,将众多的最终产品生产工序延伸到更广阔的经济空间,相对于以往的生产组织模式,对物流供应链网络的经济、稳定、高效的运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物流成本总体偏高,服务组织效率相对低下,系统弹性差,已经成为制约产业网链升级演进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短板。

二、【解读分析】

在现有供应链和国际销售网络的基础上,现代产业网络链的构建需要更多的产业布局空间,也需要跨时间供应链服务的有力支撑。围绕具有扩张潜力的制造业,率先拓展国际国内物流网络布局,满足供应链延伸和物流服务多点布局需求,引导产业向依托更大空间的网络链结构方向拓展发展。

一是优化内陆地区物流环境,利用区域发展的“势差”,加快沿海内陆要素流通,拓展跨区域产业网络链。中国沿海地区要素成本的上升促进了产业转移,但内陆地区能够承接这些产业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地却因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便而成为物流成本的“高地”。物流环境差限制了产业的规模发展,导致对物流的有效需求不足,无法支撑物流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反过来物流环境也无法长期改善。要顺应“过程分工”的产业组织趋势,弥补内陆地区交通、物流的不足,利用区域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的“潜在差异”,加快经济周期,扩大跨区域产业网络链,使后发地区融入到早期发展地区已经形成的大规模生产体系中,成为消费支撑的“过程分工”的阵地,从而为国内大周期开辟空间格局。

二是加强“流程分工”的供应链联系,支持跨区域产业网络链的高效运行,在国内循环中积累发展动力,培育竞争实力。内陆承接沿海产业的“流程转移”,不仅要弥补自身在运输和物流方面的不足,还要构建与沿海地区紧密相连的跨区域供应链网络。在超大规模产业体系和内需市场的带动下,它不仅将成为产业网络链建设的受益区,也将成为产业网络链扩张的新动力来源。要努力降低中国联通沿江、沪昆、粤广等内陆地区的渠道物流成本,为东、西、北“流程分工”无缝对接创造条件,加强对产业网络链协同运行的供应链支撑,提升第一代区域和经济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供应链的大规模发展和价值链的整体提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形成发展协同效应,从而在国内循环中做大做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推动产业网络链沿“一带一路”扩散,将大型产业的支撑能力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开启国内外双循环。基于“过程分工”,形成专业分工、交叉匹配的产业网络链,对于应对产业外向转移、锚定我国制造业中心地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不能也不需要阻挡产业溢出,而应该顺应潮流,积极规划自己在全球生产组织中的全新地位。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国内生产体系演变成网络链结构,将推动向沿线国家和地区扩散。在交通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提升国际物流运营能力,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使国内完备的产业支撑能力也能为向海外转移的“流程”提供强大的供应链支撑,在“一带一路”领域形成深度嵌套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强化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稳定国内产业,促进沿线地区共同发展。

第四,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构建智能供应链。产业网络链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建立对物流供应链的成本控制、安全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经济、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提供了创新手段。中国在5G、北斗卫星等领域具有优势,应针对中国庞大的制造系统、超大的市场和地区差异,推进物流供应链相关技术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开发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和智能技术,实现供应链智能链接的国际国内跨区域产业双循环协同组织,推动“世界工厂”升级为全球产业组织中心。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面试金句类备考:文化

2024-03-22 14:53

【遴选素材积累】背!人民日报发布的经典金句

2024-03-0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