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背景】
近几年来,河南省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河南省保存了37000多个农业种质资源,保存量居全国首位。种源中期和短期建立了十四个种质资源库,分类规划保种场和保护区四十四个,保护能力显著提高。创造出大量适应生产和市场需要的优质优价、突破性作物新种质,培育出郑单958、郑麦9023、远杂9102、夏南牛、豫南黑猪等一大批新品种,在开发利用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0年起,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二十三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
作为农业种质资源大省,河南省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还不够发达,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保护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确,投入不足,制度不健全。不能深入挖掘种质资源特征,不能进行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二是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不够系统完整,某些特有的稀有、濒危和特异资源丧失的风险增加。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不到位,考核激励和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部分种质资源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等。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定位,加快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大资源创新利用和新品种培育力度,实现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跨越,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解读分析】
本规划纲要包括规划背景、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系统建设布局、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六个部分。
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意见》,确立农业种质资源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基本定位,坚持保护优先、有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围绕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多渠道政策扶持的新格局。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5年,河南省主要农业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鉴定、入库保存等工作基本完成,种质创新、共享利用、鉴定评估、示范推广机制基本形成,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35年,要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机制灵活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精确识别、高效利用。构建全国领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构建创新应用主导型生物育种新高地,满足河南省未来农业发展战略需求。
在主要工作中,根据国家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要求,聚焦河南省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短板,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基础研究与挖掘,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种质资源共享与创新利用等四大任务。在系统建设和布局方面,针对种质资源保存能力不足、设施设备落后、鉴定评估滞后、创新能力弱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出了种质资源保存系统、鉴定评估系统、创新利用系统、信息共享利用系统“四大系统”的总体布局。在重点工作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住最紧迫、最关键、最薄弱环节,制定了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引进和交换行动、保护和监测行动、登记行动、精准识别和评价行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攻关等六项推进计划。并分别提出了2025、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单位。
从保障措施上看,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资源种类多、范围广、任务重、标准高。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工作衔接等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并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