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切实推进民法典的实施,以更好地推进全面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今年1月1日,《民法典》生效。这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的合法权益就能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更加有序,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民法典》的有效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适用、遵守和完善法律方面共同努力。
二、【解读分析】
正确适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被称为《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的《民法典》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旨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做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规定了侵权责任,明确了权利被削弱、损害或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体现了对人的权利的充分保护。行政机关负责法律的实施。行政机关在实施《民法典》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的重要尺度,正确适用和严格遵守《民法典》,规范各项行政活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任意作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并以实施《民法典》为契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种权益纠纷都可以通过司法审判解决。在审判中正确解释和适用民法典是实施民法典的关键。司法机关应当坚持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理念,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公平正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加强对民法典适用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和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公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维护民法典的权威。
提倡全面守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民法》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典尊重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鼓励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从而形成相应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对自己的民事行为负责。民法典不仅保障人们自由追求和实现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求人们正确行使权利,遵守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公平正义的原则,防止权利滥用;它强调人们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实施《民法典》的过程中,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治素质,弘扬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认识到《民法典》不仅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遵循的规范。通过《民法典》的宣传和实施,培养具有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契约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守法公民,积累强大的内生力量,推动中国法治建设。
适应时代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民法典的编纂立足于解决时代问题,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和生活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解决方案。例如,《民法》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第1034条至第1039条以六条的规定编织了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网。在实施《民法典》的过程中,要加强与《民法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落实《民法典》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利益的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