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华图教育 2021-01-22 10:29

一、【背景材料】

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努力在“十四五”时期取得新的成绩。就业是最大的生计,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来源。未来几年,中国的总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十四五”期间,要落实《建议》提出的“加强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二、【解读分析】

尽一切可能保护市场主体。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是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私营经济占城镇就业人员的80%以上,220多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根据《建议》,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消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发扬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专注于特定的细分领域,努力做到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县域经济,丰富农村经济业态,扩大农民增收空间。积极扶持发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致富车间等重要载体,为当地农民就业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入医疗、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在社会需求大、就业多的特点。

新型城市化的巨大潜力不断释放。新的城市化是促进人口与经济集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载体。到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0.60%,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仅为44.38%,这意味着还有超过2.2亿的流动人口没有落户到城镇。贯彻落实《建议》,优化行政区划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建设现代都市圈,使之成为扩大内需、集聚产业、增加就业的重要支撑;实施城市改造工程,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市化建设,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城镇新增建设用地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它是增加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重要基础。“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在保持高等教育较高入学率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高职教育的适应性,深化职普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不断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培养更多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使越来越多的高级技师成为大国工匠。强化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长期集中精力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技术型的转变。

健全劳动者增收和减轻负担的政策和制度。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了保障。应完善按劳分配政策体系,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例,尤其要提高一线劳动者的报酬比例,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健全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体系,市场决定各类生产要素的报酬机制;健全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的权益分享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促进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长租公寓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缓解居民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和儿童抚养等方面的消费压力。

更多推荐

【遴选金句】密切联系群众

2024-02-18 10:04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021-01-2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