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把握决定“三个新”的基本逻辑

华图教育 2021-01-21 10:11

一、【背景材料】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落实新理念,构建新格局,这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决定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了新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二、【解读分析】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理论逻辑上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方法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就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系统、具体和历史的分析,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使之与时俱进,使之与时俱进,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准确地理解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我们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化统一起来,对我国当前的历史方位做出重大判断。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新发展理念的形成,集中体现了我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我们必须贯彻它,引导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设新的发展格局是我国主动应对当前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通过建设新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所以说,“三个新”是一种随时随地、顺势而为的理论推演,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以历史逻辑来看,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领导人民为之奋斗的历史进程。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是大势所趋,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特点和要求,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发展到什么程度”和“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一重大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科学判断经济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思想,及时调整了发展理念和思想,其中,新发展理念最为重要,也是首要的,它指导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它回答了关于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思想引导的开始。实践证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国内,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已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基础上,形成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人才储备和良好的治理优势,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所以说,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向阶梯式发展的历史必然。

按照现实逻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让国际风云变幻吧,但时势在我们这边。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发展虽然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机遇与挑战大多是史无前例的,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要准确把握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关键时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克服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立足于自身发展,不断增强生存、竞争、发展、持续的能力,全力把事情办好,持之以恒地完成既定目标。所以,“三个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主动行动,厚植发展优势,是开启新局的接续奋斗的现实选择。

更多推荐

【遴选热点】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2024-03-25 16:40

【体制杂谈】体制内这十个部门千万不要去!

2024-01-02 15:12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021-01-2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