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近年来,我国的标识分析系统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相应的治理体系并不完善。各类logo服务机构作为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涉及企业和用户的数据、信息和权利,关系到logo分析系统乃至工业互联网的整体稳定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完善数字规则,加强监管,增强监管能力。制定和颁布《管理办法》是贯彻中央精神、促进行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有序发展、激发标识创新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制度上规范相关各方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二、【解读分析】
《管理办法》根据我国工业互联网识别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对识别分析系统建设的要求,将识别服务机构分为五类:一是根节点运营机构负责国内根服务器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跨境解析服务;二是全国顶级节点运营机构,负责全国顶级节点服务器的搭建和运营,提供国内识别分析和数据管理服务;三是身份注册局,负责为工业互联网提供身份注册服务,覆盖Handle、OID等识别系统;四是身份注册服务机构,负责二级节点服务器的建设和运营,为企业或个人提供身份注册、分析、数据管理等服务,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第五,递归节点操作机制负责递归服务器的构建和操作,旨在保证解析服务的性能。
建立身份服务机构间的数据对接和同步是身份解析系统统一管理、分级分析和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行业互联网身份分析国家顶级节点承担异构身份互联、跨境交互安全可控、长期稳定分析服务等责任,是我国身份分析系统的核心枢纽。国家顶级节点运营组织与根节点运营组织之间的连接将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并提供全球识别分析服务;与身份注册机构对接,将实现异构身份的统一分析,为注册信息的真实验证提供依据;与身份注册服务机构对接是实现分级管理和全网分析的关键。
申请成为鉴定服务机构应当符合相关许可要求。鉴定服务机构除符合《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管理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二条提出的日常服务要求,包括资源的合法使用。合规性、服务公开、实名身份验证、用户信息保护、投诉机制建立;第十三条至第十七条提出的安全保障能力要求包括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应急备份和安全事件处理能力、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协调机制、运行监控信息报告能力;第19条提出的编码资源管理要求。符合条件的机构可以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服务平台申请相应的许可证。同时,鼓励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外资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开展识别服务,促进识别分析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产业互联网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