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是构建新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2050年,"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走在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十四五规划中,创新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由党的十八大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由《十三五规划》强调的全面制度创新与改革,到《十四五规划》强调的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突出了科技创新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发展阶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解读分析】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离不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科技创新还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希望的政府相结合。
首先,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基础理论上的突破,还体现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上的创新,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需求导向性。尤其是围绕产业链的一系列技术创新,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技术积累和投资优势。技术创新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市场参与者,通过市场机制调动各方的创新积极性。政府应加强对产业科技创新的规划和引导,制定发展标准,监督管理,防范风险,促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坚持和完善国家核心技术攻关新体系。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防控中,政府牵头,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织、各省市区医疗队联手抗击疫情,全国统一调配资源,快速应对并有效化解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统一的科技研究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全国优秀力量,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观点融合、技术互补的研究合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更好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挑战。
最后,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的战略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度、反应速度、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是当前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大中型国有企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在金融机构、上下游客户、消费者和人才吸引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小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结合两者优势,使企业科技创新得到有力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