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让扩大内需成为强力引擎

华图教育 2020-12-31 09:54

一、【背景材料】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战略基点。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型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外部需求大幅波动,国内需求成为稳定预期、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因素。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民生为重点,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推进需求侧改革,充分挖掘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益的提高,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二、【解读分析】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2016年至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每年增长6.5%,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扩大内需提供了重要的内生动力。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突出民生导向,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激发内需活力。首先要建立民生底线。扎实做好“六保”,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扩大最终消费。第二,必须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的就业可以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扩大消费。因此,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最后,要补民生短板。加快填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不足,使扩大投资和拉动消费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2019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占57.8%,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然而,面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与供应方恢复生产的稳步进展相比,受疫情影响,需求方持续受到抑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于较低水平,呈现需求复苏明显慢于供应、消费复苏明显慢于投资的趋势。因此,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渗透生产、流通、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应性。

一方面,要建立完整的内需体系,就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商品消费优化升级,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强产品品牌、质量、标准、质量建设,加快释放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服务市场潜力。加快培育数字消费、网络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需体系,投资应该发挥关键作用。引导投资在拉动消费、拉动工业、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一批基础雄厚、功能增强、效益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推进需求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重视需求侧管理,克服阻滞点,弥补不足,把生产、流通、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需求拉动供给和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提高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效率。供求是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法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就无法满足需求,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要从供需双方发力。在提高供给质量的同时,推进需求侧改革,促进生产和消费同步升级,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

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消费的发展逐渐增加了经济的驱动力。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消费水平和质量仍有提高空间。目前制约居民消费水平的核心阻滞点是消费能力。因此,需求侧改革的核心是满足人民的需求。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刚性支出将减少,从而进一步释放国民消费潜力。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遴选大作文开头和结尾万能模板

2024-02-28 15:58

中央遴选考试科目有哪些?有哪些题型?

2023-10-04 19:18

真正的批评都是点亮优秀的灯_遴选笔试备考

2023-02-18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