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 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华图教育 2020-12-26 11:34

一、【背景材料】

党中央在本世纪初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二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等文件,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支持。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了《指导意见》起草工作。在此期间,组织有关部门单位,组成若干组分赴西部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系列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指导意见》初稿。该指南初稿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并听取了专家和学者的建议,充分吸收了各方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指导意见。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西部视察,深入基层,深入边疆,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举措,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根据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在系统总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文件,推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对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解读分析】

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举措,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推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我国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内部分化近年来开始显现,内部差距扩大。新时期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关键在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西部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均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均衡。

第二,有利于巩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草原、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与修复任务艰巨。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的新格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市场化、多元化,这为解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提供了方向。在新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的格局,就是要在保护生态资源的良好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和纽带,把西部地区的生态红利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第三,有利于促进陆、海、空联系,东西双向互济,促进西部开放。目前,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和投资在全国所占比例还很低,与东部地区开放的互动协作关系有待加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把扩大西部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西部地区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发展更高水平的外向型经济;就是要从思想观念、基础设施、制度标准、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深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第四,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内生增长动力,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方式粗放,传统产业、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往那种粗放型、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转向集约型、内涵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特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在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特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西部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第五,促进西部地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目前,西部地区在住房、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民生领域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同时,西部也是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最集中的地区,巩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改善西部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提供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更多推荐

【遴选热点】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2024-03-25 16:40

2019-2023中央遴选招录情况

2023-10-04 19:27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