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2月15日举行的“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透露,目前中国国内“携号转网”用户已经突破1700万,1小时内“携号转网”成功率达到99%以上。自从去年年底“网络携号转网”服务正式在全国推广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网络携号转网”服务虽然满足了不少消费者的需求,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顺畅的地方,迫切需要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二、【解读分析】
携号转网来之不易,也有显着的成果。该服务从部分地区试点到落地消费者千呼万唤,期间经历了近十年,支付了高昂的经济和人工费,是重要的电信惠民工程,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目前,手机用户增长率明显放缓,1700万以上的手机号码传输网用户对运营商影响较大,因此手机号码传输网服务上市后,直接或间接推进电信费用下降和服务质量提高,有助于消除一些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不均衡状况,促进充分竞争和平衡发展,最终获利的是消费者。
手机号码传输网在运行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最近发表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处理手机号码传输网的回答者中,70%以上的消费者在处理手机号码传输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影响了手机号码传输网服务的满意度。另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知,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各省通信管理局对传输网服务出现问题的电信企业采取行政处罚和其他监督措施的数量也不少。
出现上述问题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手机号码传输网的条件与现有课程和协议有关,一些课程和协议设计过于复杂,增加了消费者能否处理网络传输的理解。二是运营商与消费者之间缺乏可靠的沟通机制。如果处理不顺利或无法处理,运营商的做法往往会受到消费者的抵制。三是携号转网服务水平需要提高。例如,一些消费者需要多次处理手机号码传输网,每次都有新的问题,表明一些电信业务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流程不熟悉,甚至故意拒绝。
携号转网本来是件好事,但要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做好好事。对于运行中存在的不顺利问题,应以消费者投诉和反映的堵塞点为中心整理总结,采取措施,提高手机号码传输网的处理效率,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同时,加强宣传指导,使消费者更加理解手机号码传输网的政策和流程,运营商也要实现透明的规范,减少双方的误解,建立更可靠的沟通机制。对违反手机号码传输网规定措施的行为,要认真追究责任,完善监督体系。
当然,作为近10年来首次成熟的服务,相关的技术和运行问题确实很多,一年内完美无缺。但是,携号转网服务就像检验电信运营商服务的镜子一样,在坚持严格监督和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运营商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相信这项服务也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