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发展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一意图,是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重新走上正常轨道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读分析】
在中国提出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和内需的潜力,构建国内和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后,人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相关政策趋势,中国在过去20年里已经紧密嵌入国际供应链。在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冲力被中国经济席卷,中国经济开始形成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反弹后,中国的经济政策走向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预见,过去几年世界经济关系和国际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疫情叠加后世界经济的重塑,也将对开放中国产生新的推动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激荡和互动,中国签署RCEP协议并表示愿意加入CPTPP应该有了新的含义。签订和有意加入国际合同不仅是开放政策的表达和声明,也是通过签订和加入合同,利用合规要求产生的内部冲动,从政策导向的开放转变为合同合规的制度开放。这一变化对中国及其经济意义重大。制度开放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可以大大减少互动中因猜疑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摩擦。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开放政策带来的内在冲动与中国改革的取向是一致的,产生的红利是巨大的。当然,之前的开放是以政策为导向的。政策性开放是需要不断申报的,尤其是在开放过程中出现摩擦的时候,政策性开放的坚持和展示往往需要为之付出更多的边际成本。然而,随着摩擦次数和摩擦强度的增加,政策的边际效益不断降低,给开放政策带来了不确定的后果。基于系统的开放是通过协议和合同制定共同的规则,在签订合同后,坚定地进行合规操作,尊重、遵守和维护规则。只要遵循国际合同,在国内相关法律政策层面形成制度性规定,开放就会成为既定的制度性操作,开放的公信力可以在合规操作的细节中积累和巩固。
事实上,签署RCEP协议并表示愿意加入CPTPP,也可以被视为中国从政策导向型开放向合约合规型制度开放转变的一部分。就中国而言,加入CPTPP并合规实施,无疑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显然,根据现有的CPTPP文本,如果其规定对国有企业的要求是合规执行的,那么国有企业就必须朝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向构建,从而合规执行CPTPP的相关规定。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的开放在合规操作上会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