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远景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基本遵循。
二、【解读分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先生强调:现在我们实行这样的制度。这样的计划,一年一年可以更加丰富,一年一年可以更加丰富。这笔财富是共同的财富,这笔财富是共同的财富,大家都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将共富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强调社会主义本质是释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富足是全民共同富足,脱贫、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党的重要使命。共同富裕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势。
我党不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理念追求,而且以共同富裕为实践要求推进。民主革命时期,我党领导许多农民打土豪,分田,使许多农民翻身释放,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我党领导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使许多农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也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成功摆脱了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创造了人类减贫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团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消除贫困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措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量最强的消除贫困战。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我们按计划完成了新时代消除贫困的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消除贫困,贫困县全部摘下帽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地区性整体贫困,约1亿贫困人口实现了消除贫困,取得了世界关注的重大胜利。
共同财富不是绝对平均、同步财富,而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整个社会成员普遍财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先富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策,对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加强消除贫困成果的任务仍然很困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有更坚实的基础和基础。《建议》提出全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的自信和自觉。
要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立足中国实际、着眼长远、多措并举、综合措施,着力解决共同富裕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不断释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蛋糕,为分蛋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不断提高民生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良好、维护良好、发展良好的人民基本利益作为发展的起点和立足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元素分配政策制度,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