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背景】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从有条件的幼儿园逐步推行托幼一体化。从2017年开始,托育点的建设纳入了市政府的一项实事,每年新增50个托育点。在上海,2018年4月发布了《托育服务1+2》文件,提出了“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基本思路,鼓励多方参与,积极扩大资源供给,引导家庭科学育儿。本市建立了“1+16+N”0-3岁儿童早期教养指导服务体系,16个区900多个早教指导站覆盖街镇,为本市适龄儿童家长提供免费、就近的科学育儿指导,线上公益性科学育儿指导资源逐渐向每一位有需要的家长精准推送。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上海特色托育服务工作的基本格局。
近几年来,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市民对家庭育儿指导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家庭育儿指导服务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托育从业人员也越来越专业化,托育服务资源也越来越优质。人民呼唤我,我应答;人民求我,我也应答。明年九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托幼工作现场会议,提出要建立托幼服务体系。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上海市有关部门制定了《上海市托育服务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这是上海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次发布,也是全国托育服务领域的第一次发布。
二、【解读分析】
包容性、安全性和高质量是上海未来托育服务的关键词,也是上海托育服务的总体目标。普惠制是指努力为本市常住人口中有需要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提供公益性托育服务。安全性是指幼儿在接受托育服务过程中,应充分保证身心健康和安全。高品质,就是要满足适龄幼儿家庭多样化托育需求,不断提高养育医结合托育服务质量。
《行动计划》以普惠、安全、优质的目标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项目导向,正视民生痛点,体现上海特色,提出要构建托育资源供给、托育服务管理、托育队伍建设、托育质量保障四大体系。
托育资源供给体系的目标,是扩大托幼一体化规模,提供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普惠为主导的资源供给;托育服务管理体系的目标,是完善规范有序、行业自律、合力共赢的管理体系,保障幼儿在托育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托育队伍建设体系,是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托育队伍;托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托育服务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构建托育医养结合的专业化服务模式,提供多种形式的优质科学托育指导。
在总体目标和四大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和主要举措。育儿服务资源匮乏,离家远,费用高,是年轻父母育儿的痛点。该行动计划提出,要坚持托幼为本,继续推动每年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并鼓励各区政府和街镇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政府补贴措施,支持社区、企事业单位、园区、商务楼宇等多元主体开办公益托育点。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区要实现“一街一镇”;2022年底,中心城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
“托幼一体”是一种具有上海特色,深受家长欢迎的托育服务形式。该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所有市民办的托幼一体化园所占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加强对开办托班的公办园的生均经费、编制等方面的保障,原则上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都要开办托班,尚未开办托班的公办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支持民办幼儿园开展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城镇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托育服务需求的多样性。该行动计划还将进一步落实综合奖补制度和税收优惠制度,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单独或联合举办一批连锁式、专业化、高质量的托育服务机构,按需提供全日、半日、定时等多种服务。该市每年至少建立50个示范社区,在街镇建立儿童服务中心,在社区普遍建立独立的儿童之家,形成环境安全、设施完备、服务专业化的15分钟社区托育服务圈,提供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的多元化托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