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

华图教育 2020-12-12 17:20

一、【背景材料】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的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制定落地,建立符合中国实际、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为深入贯彻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认真学习切实落实该方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顽疾,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负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解读分析】

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行动纲领。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方向。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才是办学定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评估改革,特别是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完善李德树人的实施机制,扭转教育评估的不科学取向。强调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学业、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的功利主义,改变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坚决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定位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打破唯名校唯学历的导向,建立以德能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为全社会带来良好的开端,肩负起育人的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估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依据,是《总体规划》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评价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总体规划》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系统部署了教育评估改革,设计了5个方面的22项改革任务。《总体规划》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评估取得的巨大发展和显著成就,着眼于教育评估在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教育评估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教育评价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指出实施教育评价的实施路径。《总体规划》的颁布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育人的体制机制,破除“五德”顽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拔任用观,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建设,培养负责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评价”体现了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在总体规划的主要原则中,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加强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改进综合评价”,贯穿于总体规划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之中。“四个评价”是思维和路径上的重要创新,体现了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强调动态性、诊断性和多元化评价,有利于打破“一考终身”的局面,促进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更加系统地考察李德树人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识别和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科学性,对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评价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委和政府的教育评价改革抓住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家和党的伟大规划。办好中国的关键在党。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改革党委和政府的教育评价,可以说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总体规划》的一个亮点。改革党委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就是要“打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倾向,“建立”科学履职的制度和机制,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了促进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学习教育的工作机制,《总体规划》提出:“改革党委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促进科学履职”,并设计了三项改革任务。第一,完善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体制和机制。各级党委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管理、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完善教育工作定期调研机制,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师生思想政治课、联系学校、年终工作汇报等制度。第二,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省政府主要考核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的总体落实情况,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以及人民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的解决情况。在评价方式上,它不仅评价最终结果,还评价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再次,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明确提出“三不准”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得以高考率发布升学指标或考核下一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费率与学校工程项目、资金分配、评估和评价等挂钩。,不得以高考成绩为依据对师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奖励。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一号”和联考。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更多推荐

激活旧事物的“一池春水”_遴选笔试备考

2024-03-11 15:33

【体制杂谈】体制内哪些岗位升得快?

2023-12-22 16:52

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喜欢去体制内?

2023-10-0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