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建设法治社会,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全面深化法治社会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和社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新要求和新部署。
从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相比,法治社会建设还存在着差距。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并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规划,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纲要》的出台,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解读分析】
该纲要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至第六部分主要是明确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五个方面的具体举措;第七部分是加强组织保障,主要安排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等方面。
该规划提出了加强普法宣传、强化法律服务、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相关措施。第一,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中,提出“积极组织开展有关预防疫病、保护野生动物、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第二,在“加强道德规范建设”方面,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结合,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根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提高市民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防病治病意识。按照法律规定,捐赠、接受捐赠的行为。第三,在“保障行政执法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提出“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推动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第四,在“增强社会安全感”方面,提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和惩处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暴力恐怖、黄赌毒黑恶势力、高科技犯罪、网络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和预防严重犯罪行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疫情防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