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国务院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44号文件),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行动纲领。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策划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此时此刻,发布《意见》,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到二〇三五年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远景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也是一项纲领性文件,赋予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天气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服务广泛、效益显著的阶段,服务领域从抗旱减灾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安全等方面发展,服务效果显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防灾减灾救灾、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鉴于这一背景,《意见》应具有必要性。通过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时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以及部门职责分工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解读分析】
该意见是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印发的,因此在执行这四项重点任务时,将涉及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加强组织领导,以什么为行动依据,如何保证各部门职责明确,协作有力,资金支持来源,如何保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稳定、效益持续。并且这套保障机制就是为了将各个环节打通。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在组织领导上,将从业务发展、装备保障、空域使用、重大服务、队伍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强政策指导、统筹规划和区域协调。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加强领导与协调,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行动依据上看,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有关人工影响天气的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制度落实,共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中央与地方、部门与地区之间上下衔接、分工协作、统筹集约的工作机制,支持人工影响天气科研攻关和业务运作。与此同时,要把人工影响天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中央与地方共同投资机制,把项目建设和运行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国家要支持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地方要支持服务地方的应用研究和特色技术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个社会基础,把它作为公益性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融入到国家公园和国家气象科普基地的建设中,形成科普宣传的合力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