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华图教育 2020-12-07 20:12

一、【背景材料】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视察时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开创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和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局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二、【解读分析】

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在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时,必须遵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今天,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巨变。全球肺炎在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加速了这一巨大变化,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外部环境来抵御风和水。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中国在很多方面的发展优势和条件没有改变。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超大的内需市场和巨大的投资需求潜力。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定好转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促进优质发展有很多优势和条件。

要准确认识变化,科学主动适应,更加注重激活优质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注重优质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中国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不仅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在变,必须准确认识变化,科学积极应对。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深刻认识我国重大社会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深刻认识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增强机遇和风险意识,善于把握和运用发展规律,从眼前的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潜力、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的优势,进一步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和新优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

要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努力夯实产业基础,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虽然存在周期性和总量性因素,但中国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根源于重大结构性失衡,改善供给结构必须是主要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平稳国民经济周期;坚定不移地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大,为现代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和扩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扩大有效投资,繁荣居民消费。近年来,既有市场又有资源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中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增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向国内周期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9.9%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年来超过100%。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市场主导的国民经济周期特征将更加明显,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潜力将不断释放。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使生产、流通、流通和消费更加依赖国内市场,提高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应性,形成更高层次的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要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扎实的显著优势;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打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整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我们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更大的勇气和务实的措施打破深层次的体制和制度障碍。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促进国家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不断发展,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不断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见的制度环境;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流动。我们要积极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入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国际经济联系和交流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构建的新发展模式是国内主要流通渠道畅通、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绝不是封闭的国内流通,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流通。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决心比理解更重要,责任比方法更关键。只要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念,充分利用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避开发展陷阱,克服路径依赖,实现弯道超车,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更多推荐

【遴选热点】人民网三评“蹭流量”之一:丧失底线,败坏风气

2024-03-25 16:40

2024四川省直遴选和选调公务员考哪些内容?

2024-02-28 16:45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2021-04-23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