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遴选备考】请人民检阅

华图教育 2020-12-06 13:40

2020年11月16日下午四点,我到药监局报到,与在济南的中层正职进行了交流,听取大家意见建议,到两个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到一家生产企业、一家零售门店进行了抽查和暗访。

我感到,全省药监系统工作基础好,干部队伍素质好,干事创业氛围好,这为进一步做好药监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我有信心和全局同志一起团结奋斗,进一步做好药监工作。

上周五召开了11月工作交流会。结合调研情况和大家的汇报,我对如何做好药监工作谈了自己的初步想法。

药品监管既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牢牢树立“人民药监”的思想,明确药监的初心是为了人民,药品监管必须依靠人民,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坚决护佑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要强化党建意识

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业务部门,必须跳出业务看业务,从政治的高度把握业务工作,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始终牢记自己首先是政治机关。

必须全面落实党建责任,积极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坚决避免“两张皮”,让党建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润物无声,贯穿到药品监管各领域、全过程,正思想、把航向,聚人心、塑灵魂,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药监一线,让党建成为开展工作的最有力武器。

要强化为民意识

一方面,要做到监管为了人民。不管守底线还是追高线,共同的导向都是为了守护人民健康,必须把严的决心、严的措施传导到每一个企业。药企为人民负责,我们就旗帜鲜明地支持、帮助;对人民不负责,就毫不客气地处罚、制裁。你视人民为父母,我视你为贵宾;你视人民为儿戏,我视你为寇仇。

另一方面,有效的监管要依靠人民。监管对象量大面广,必须走群众路线,和群众站在同一个战壕、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畅通投诉举报和监督渠道,用好“接诉即办”的有利武器,发动群众当好监督员,让监督无处不在。要牢固树立宣传就是战斗力的理念,树立“人人都是播音员”“随时随地搞宣传”的思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宣传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树立药监为民新形象。

要强化全局意识

全局是一盘棋,每个人都要有整体概念、团队意识,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局的大局中去考虑,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要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优化流程,厘清各单位的关系,实现流程最优化、运转最高效、责任最清晰。各项工作都要主动出手,宁可靠前一步形成重叠,绝不能后撤一步留下空白,绝不允许推诿扯皮、把工作掉在空档。

要强化风险意识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断健全完善药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控安全风险,提升药品安全水平。要进一步增强系统思维,既要分兵把守、各负其责,更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系统防控,强化处室分局单位和市局、企业之间的风险交流和信息共享,共同守住守牢药品安全的底线。

要强化争先意识

要坚决克服自满思想、惯性思维,不干则已、干则一流,有奖必争、有旗必扛,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争取位次前移。

要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做到“早细严实”。

抓早就是各项工作都要早谋划、早考虑,用思路领着工作走、不让工作推着身体走,事不过夜、只争朝夕;

抓细就是抓工作要细之又细,不能大而化之,必须因地制宜定措施、深入一线抓落实;

抓严就是必须严格按上级精神和政策规矩办事,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按流程规则来,没有的抓紧建,建了的照着办;

抓实就是定下来的事情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凡有部署必强化检查、凡有检查必发现问题、凡有问题必跟踪督办、凡有督办必及时处结、凡处结必进行“回头看”,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要强化廉洁意识

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重视言传身教,加强自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不许吃企业一顿饭,不许拿企业一张纸,带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头做到清正廉洁。

要积极推动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推进监管业务与纪检监督深度融合、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教育,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更加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坚决守住底线、坚决不越红线、坚决不碰高压线。

我提的要求,自己会带头干,给同志们当榜样。我说过的话,都会一一兑现。

请人民监督。

更多推荐

【遴选素材积累】公文写作中决定与决议、决定与命令有哪些区别?

2024-05-08 19:27

体制内选岗!省商务厅和市委宣传部,哪个更好?

2024-05-07 17:10

【山东遴选政策理论】《关于加快山东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2021-05-10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