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美好的生活从健康开始,国家富强基于健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这将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利产生深远影响。
二、【解读分析】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设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到5.6‰;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13.5亿,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这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数据,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见证了人民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显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与发展道路的优越性和活力。目前,人类正经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冠型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同时,我国的卫生事业还面临多种疾病负担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危害大,人们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和健康服务寄予厚望。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要部署,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施卫生优先战略,切实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健康优先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要突出健康目标,把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把保障健康需要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把健全制度作为保障,不断完善投入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使广大群众公平可及、系统持续地享受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推行健康中国行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开展15项专项行动,明确了倡导性、预期性和约束性三项指标。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妇幼保健、中小学卫生、职业卫生和老年卫生等系列专项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全面落实全民健康保障措施。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推动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强化公立医院的建设和管理评估,引导其提高诊疗水平。大力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社区医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远程医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要深入总结经验教训,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健全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作机制,推进重大疾病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持和物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我们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深化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加强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推进由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的转变,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从改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创建卫生城市。将外出戴口罩、垃圾分类、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筷、看病网上预约等健康文明习惯在全社会推广、坚持下去,推动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保健是立身之本,全民保健是立国之基。他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把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集中精力解决当前的老问题和新挑战,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将不断提高全社会卫生保健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