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坚持中国现代化创新。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力更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个提法是五年计划历史上第一次。把握世界发展大趋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战略部署。它丰富了新发展观的内涵,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方针。
二、【解读分析】
创新贯穿并引领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向第二个世纪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议》强调,坚持新的发展观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五个发展理念的首位,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无论是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还是规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布局,“创新”都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建议》在基本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中,提出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我们在阐述“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各领域的重点任务时,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放在首位。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和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以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只有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前所未有的变革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才能在危机中培育机遇,在变革中开启新机遇,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塑造新的发展优势,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中赢得主动权。
科技自力更生是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支撑。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十四五”期间的核心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这突出了科技创新的“整体”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进步,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云计算等领域。,一直并行甚至领先,科技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基础科研的不足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和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机床、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础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赢不来。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控制,强调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我们面临的“瓶颈”问题,这与我国一贯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致的。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攻关核心技术,掌握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由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国际接轨,形成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开启“双循环”,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安全,重塑中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