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遴选备考> 备考详情

【中央遴选政策理论】打造全面促进消费的“动力群”

华图教育 2020-11-27 18:12

一、【背景材料】

消费量是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核心。在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消费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民生福祉水平的提高。在阐述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时,五中全会《建议》非常强调“全面促进消费”。消费的全面推进,核心是“促进”,关键是“全面”。推广需要动力,全面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哪种动力可以并且必须被拧成一根绳索来形成“动力群”呢。

二、【解读分析】

扩大消费品生产的动力。促进消费,首先要有丰富多彩、优质有益的消费品。着眼于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消费需求,只有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20年,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肆虐的影响下,国际需求大幅下降,全球市场萎缩,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中国也经历了消费不足、出口受阻等困难。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就,经济呈现稳定好转态势,前三季度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0.7%。但这毕竟还是低水平的复苏,与往年的经济增速相差甚远。因此,中国应坚持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大对制造和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整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动力。分配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影响消费。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人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特别注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重要政策目标,完善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报酬按贡献确定的机制。扩大人力资本投资,让更多普通工人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机制,提高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强度和精度。,合理调节超额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种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保证流通畅通的动力。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现代流通体系是一条能够有效连接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所有环节的“动脉”,是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大门户”。它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扩大交易范围,促进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所以内循环和外循环都离不开现代流通体系。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关键是突破痛点,排除障碍。一是着力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提升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形成安全高效、内外连通的物流网络。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加快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使生产、流通和消费更加依赖国内市场,改善供求相互促进、产销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鼓励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竞争。完善现代商业流通体系,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经营环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跨境一体化,加强标准化和绿色发展。

增强消费本身的基本动力。在生产关系的“四个环节”中,消费既是终点,又是新的起点。消费是生产的先导,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消费是巨大的生产动力。“消费产生生产。”大国经济的优势是可以内部循环利用。近年来,国内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提高,2019年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连续六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起到“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水平。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消费,适度增加公共消费。以优质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开发新的消费模式和新业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要着力加强市场科学监管,营造清洁、透明、动态、高效的消费环境,不断满足消费升级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扩大投资和开放空间的动力。长期以来,中国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自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断的艰苦调整,已经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强调促进消费不排除投资。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需体系,我们必须扩大投资空间。发挥投资的核心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良性互动。抓住“两新一重”等重大项目增加投资的机遇,加快填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不足,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内生投资增长机制。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空间,坚持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一如既往地以合作的态度对待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

更多推荐

【遴选金句】密切联系群众

2024-02-18 10:04

公务员遴选“发言提纲”怎么写?

2024-02-06 14:55

如何看待“座位焦虑”_遴选考试面试热点

2022-08-11 21:59